孩子的真心話,只說給懂的人聽!父母別把質問當聊天
2021/01/20

不知從何時起,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孩子,突然就有了自己的小世界,父母被當成了「外人」,隔絕在外從沒被邀請入內。

「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是很多家庭的通病,成為了很多父母的心病。

父母說的每一句話,孩子都像在接招,父母的每一句關心,在孩子眼中都變成了嘮叨,每一次詢問,都變成了問話。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變得不愛跟我們聊天了。

01

孩子的真心話,只說給懂的人聽

在《少年說》節目中,這個女孩很讓人心疼。她說出的心聲是: 「媽媽為什麼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我比,為什麼看不到我的努力?」

孩子甚至哭喊著表達出自己的心聲,但這位媽媽還是一套一套的說辭:

孩子,我覺得你很棒,但是我認為我是屬於比較客觀的。第一,我把你跟別人家孩子比較的時候,不是說一定要跟全校第一的同學比較。我還是會把你和其他成績沒有你好的同學比較。

我覺得你沒有領悟到重點。我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激勵你,激發你的潛能,讓你取得更好的成績。

可是孩子很委屈,「我說了我不適合激將法, 你們老是在這裡打擊我,我就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差。」

當孩子竭盡全力地想要獲得父母的讚賞,而父母卻選擇用「打擊」來回復孩子,嘴巴說著傷人的話語,直接終結了話題,成為了那個把天聊死的人。

孩子已經用著哭腔喊著,媽媽依然胸有成竹: 「我太知道閨女,就得打擊!不打擊就有點飄!」。

發現沒有,每次女兒說出心聲,媽媽第一反應都是駁斥,幾句話就駁得女兒啞口無言。

這個女孩子像是一個對著空氣說話的傻孩子,因為媽媽根本沒有把話聽進去。媽媽的每一句都是在辯白,解釋。

其實她要的不是媽媽的解釋,只是希望媽媽理解、給自己一些鼓勵。

沒能說服媽媽,最後,這位女孩子哭著跑下臺。

有時候,溝通無效,比不溝通更加讓人感到絕望。

我們會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跟自己聊天,多說兩句就嫌累,卻忘了一開始把天聊死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孩子的真心話,我們聽不懂,反而抱怨孩子不聽話,然後我們以「愛」的名義包裹著關心,出口成傷。

正如臺灣主持人盧秀芳所說,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對錯的地方。家是好好聊聊天,溝通感情的地方。

家中不需要有人做法官,去審判對錯。

孩子的真心話,只說給懂的人聽。

別把質問當聊天,那是傷害不是愛。

02

孩子不好好說話

源于于父母相互間的不尊重

分享一則故事:

公司一位同事,在他的童年裡,每當父親粗心做錯了事情,經常能聽到母親的諷刺或者是在他面前說父親的不是:

「你沒長眼睛嗎,連這點事都做不好?」

「我怎麼嫁給了這樣一個人!」

「你爸真的是個木魚腦袋!」

父親不愛表達,脾氣也很好,不放在心上,聽聽就算了。可他聽得多了,也開始覺得父親真的一無是處,甚至特別嫌棄。

有次期末,學校老師讓他帶成績單回去找父母簽字,父親沒注意看姓名欄,簽錯了地方。

同事特別生氣: 「你怎麼連這點事都做不好!煩死了,老師又該說了......」

父親當時一震驚,甚至到忘了生氣,慌慌張張地道歉:「我去幫你跟老師說.

.....」

後來長大了,他才發現父親並不像母親口中的一無是處,他寬厚沉穩,又很愛幫助別人,最重要的是他真的很愛自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父親。

當他想起年少時對父親說得那些狠話,還有父親受傷的眼神,內心只剩下懊悔和無地自容。

夫妻在孩子面前說彼此的壞話,影響之一就是讓孩子對另一半的親子關係緊張,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漸漸厭惡這個人。

這種厭惡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就是言語上的不尊重,孩子也會用這些「壞話」去攻擊父母中的一方。

父母相互間的詆毀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甚至被孩子認同。

03

好好聊天,是每個父母都必備的技能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喜歡跟我們聊天?

歸根究底就是做父母的我們抓著高期待,不肯低姿態。

會聊天的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走進孩子日後的生活。

我們都知,人生即苦,做父母做兒女皆是一門功課,都要修煉自己的心法。

而學會跟孩子好好聊天,好好說話,就是其中最該學的那一門。

1、有效溝通的前提是接納情緒

很多時候,無論是孩子生氣的話,抱怨的話,都是在等待父母來撫慰情緒。

當孩子越說越生氣的時候,父母靜靜聽就好了。等孩子說完了,再順著孩子的話茬聊。

作家劉墉的養育之道就是:「自己特別會聽,特別願意給兒子劉軒機會說。

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格外融洽。

2、聊天不要那麼有目的性

有這麼一張漫畫,很好地說明了什麼叫「問話式溝通」。

漫畫中,爸爸的每一句話,都是問話,沒有半點情感撫慰和共鳴。

今天在學校怎麼樣?——潛臺詞:今天有沒有給我闖禍了?

「還好」是好還是不好,老師又批評你了?——潛臺詞:這小子,果然是給我闖禍了!

。。。。。。

不要去試探孩子今天的表現如何,要更多地去關心孩子今日的心情。

在跟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可以問孩子小而具體的問題,比如,可以問孩子:今天上了什麼課啊?你喜歡嗎?這樣孩子也容易回答。

3、多使用身體語言

赫拉別恩交流法則認為:

在人際溝通中,溝通交流的效果= 7% 的語言+ 38% 的語調語速+ 55% 的表情和動作。

所以,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身體語言,輕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這些都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感到安心。

有時候說不出口的話,給孩子一個微笑, 他就能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傷心難過時,不知道如何安慰,給孩子一個擁抱,他就會能感覺到溫暖。

Wendy媽有話說: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很容易教出一個不會好好說話的孩子。

父母說話的語氣如果太差,不僅影響家庭的幸福,也將對孩子的情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也會被孩子模仿,用同樣的方式來面對身邊的人。

如果一個家庭,都能以好好說話作為溝通前提,孩子說話絕不會太放肆。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