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愛」成了孩子的「礙」,5個典型表現,看你是否過度教育
2021/01/19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寵孩子這事還真不分國家民族,事實證明美國父母寵起孩子來也是挺瘋狂的:

一些學校通過拍賣出讓權利,讓部分送學生上學的私家車可以橫穿拼車專用道,一直將孩子送到教學樓前面,而這樣的地方通常只有殘疾人才可以停車;

美國高中老師會收到父母們發來的憤怒短信,抗議孩子的考試分數給得不合理;

美國大學院長把新生稱為「易碎品」,因為剛上大學孩子們因為小小一點壓力就會崩潰。

其實這種平時被我們稱作溺愛孩子的行為,就是「過度養育」

01

搜集了國內外許多的育兒資料後,我們為大家列出了這5個典型表現,以提醒家長們不要越過「過度養育」的線。

1. 總是幫孩子寫作業,他犯了錯誤我要幫他向老師解釋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寸步不離,為了幫他完成任務不得不翻開孩子的書一起尋找答案的時候,那你一定是在過度養育孩子。

為孩子完成任務對她沒有任何好處,當她離開學校,不再需要你的説明時,她能做什麼?又能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什麼樣的工作?

如果你的孩子在作業的問題上一拖再拖,那就讓他熬夜把作業做完,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好好長一次記性。

2.我不忍心看到孩子失敗,所以我提前幫他排除障礙

如果你每次都在孩子做數學題前告訴他這道考題設置了哪些陷阱、或是告訴他做一件事可以走很多的捷徑,那麼你的孩子就不會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沒有父母喜歡看孩子失敗,但如果你在遇到挫敗時跳進去拯救你的孩子,他就不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有時,孩子需要親自體驗失敗,當他經歷過從失敗中恢復的過程,他就會發現應該如何以正確的的方式做事。

3.我總抓著小事不放

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都在和孩子爭論他有沒有吃足夠的蔬菜,並且每次都要盯著他讓他完成任務才能夠放過孩子的時候,那麼就證明你對孩子太過苛刻和挑剔了。

我們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進行著微觀管理,這會讓孩子有一種正在被監視的感覺,她被迫完成任務,但在心裡又會默默的不服氣。

我們確實需要矯正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但有時我們需要睜一隻眼閉一睜眼,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喘口氣的空間,給他們一個能主動反思的機會。

4.為了不讓他無聊,我為孩子安排許多活動

想想在週末的時候,孩子都在做什麼?

我們是否幫孩子安排了好幾項活動,管理孩子的閒置時間,以確保他能充實並且有意義的過好每一天?

孩子的時間被安排的太滿,沒有時間和朋友玩耍和發呆,這無意中妨礙了他們培養解決問題、自我恢復和獨處的技能。

我們要讓孩子成為孩子,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首先要問問自己,我們為他做的,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5.很少讓孩子做選擇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的髮型和今天穿什麼衣服還在由你決定的時候,那麼你就是在試圖阻止孩子發展自己的獨立性和個性需要。

如果你不能放手讓孩子去探索新的機會,他將永遠無法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比幫孩子做了一個正確決定更重要的是,是讓他在你身上學到做正確決定的辦法。

有了孩子後,全身心地撲在孩子身上,一切以孩子為中心;

怕孩子受傷、吃苦,這不讓做那不讓碰,盡全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沒有危險的環境;

學習上,執著于孩子的成功,把育兒變成了產品開發,不惜斥鉅資投入在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遊學專案中,仿佛沒有上重點、上名校,孩子的人生就沒希望了;

生活和學習中,對孩子的事情插手過多,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一切,控制孩子。

所謂過度養育,指的就是上述這些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不切實際的高期望、過度關注、過度干涉的教育。

02

教育孩子, 家長的目光應該放長遠些,因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前100米、500米的暫時領先或落後不能代表什麼,重要看孩子有沒有堅持跑下去的耐力和恒心。

心理健康、自尊自信的建立、人格發展、思維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興趣,好奇心,求知欲,這些內層能力,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軟實力」

不要過多糾結于孩子的分數、榮譽,多關注孩子自身的成長,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

在教育過程中,更多地幫助孩子端正態度,培養品質,如做事專注、認真、耐心,有韌性,不怕輸,肯堅持。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上,家長要注意不要插手太多,孩子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做,該承擔的責任自己承擔,多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做決定,不苛責孩子,多讓他探索、試錯。

在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再去引導他,給他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正如《自驅型成長》一書中的兩段話: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就應該成為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諮詢顧問’,而不是孩子的‘老闆或是經理人’。」

「這份‘自己說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動進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來的動力。因為‘你想要’,而不是被迫地成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人。」

家長明白這些道理,不要過度焦慮、著急,避免掉入「過度養育」的陷阱,才能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

03

做到這8點,學會放手,讓孩子擁有真正的幸福。

1.不用分數判斷孩子的優劣、好壞,不以分數為榮辱。

2. 關注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留住孩子寶貴的興趣和好奇心。

3.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接納孩子的錯誤,犯錯是成長的過程。

4.鼓勵欣賞孩子,給孩子指出正確方法,不包攬代替,教育本身是個慢活。

5. 作孩子某段生命的引路人和陪伴者,帶孩子看世界,與他們親近大自然。

6.不被孩子的情緒、困難和生活綁架。

7.關注孩子的身體和心智,帶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休閒遊戲,放鬆身心。

8.保護孩子的興趣與好奇心,允許他們自由探索,不揠苗助長。

Wendy媽有話說:

你願意當孩子人生的裁判和規劃師,還是孩子生命中的引路人和陪伴者,答案顯而易見。願每位父母無論遇到什麼,都能平靜淡然。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