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了100遍孩子也不理你,多半父母犯了「三大忌」,發火沒有用,用這兩招試試!
2020/11/03

婷婷媽媽忍不住在家長群裡發了條消息,吐槽了一下自己的孩子,並想請教群裡的家長,看誰有好辦法來應對此事。婷婷最近不知怎麼地,對媽媽的話總是愛答不理的,媽媽叫婷婷吃飯,三五聲根本不管事,非得媽媽放下手裡的活,走到婷婷身邊才管事。晚上睡覺前也是,眼看著時鐘已到十點半,雖然第二天不用早起吧,也不能睡太晚呀!媽媽催了七八次,婷婷才去刷牙。

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群裡的家長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苦了,都說自己家的孩子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家長叫孩子時,孩子都假裝聽不見的樣子。一時間,家長群非常熱鬧,但真正能夠將話說道點子上的有效意見倒是寥寥無幾。難道這些熊孩子們是商量好了集體氣家長的嗎?

我認為,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家長的問題。當家庭中第一個小生命降臨之後,家長都是新手,都沒有育兒經驗,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情,感到束手無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這能作為理由嗎?不,家長要在孩子還未出生時,就要做好思想準備了,多看書、多思考,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當孩子出現「十喊九不應」

的現象,家長就要想想,這背後會有哪些原因了。

智商正常的娃,為什麼會突然「失聰」?

王姐覺得近來和孩子溝通起來很費勁,常常要三催四請的孩子才能有反應。為了得到孩子的回應,王姐不得不提高嗓門。這讓王姐的婆婆很反感,婆婆說:「孩子玩得認真就讓孩子玩,你這麼大的嗓門不是在打擾孩子嗎?」王姐聽後覺得很委屈,明明到了吃飯的時候,不大聲點讓孩子過來吃飯怎麼行!孩子則在一旁繼續玩著玩具,完全不理媽媽和奶奶的談話。

孩子注意力發展不完善

其實,孩子時期的注意力發展仍然不完善,注意力遠非是人們常說的專注力,事實上,專注力不過是孩子注意力中的一個方面。

通常情況下,注意力會包括四個內容,廣度、分配、穩定性以及轉移。

廣度指的是注意到的區間范圍,當孩子注意的范圍較小時,超過這個范圍的環境刺激就不會被關注到。穩定性也就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專注力,指的是孩子把注意點集中的放在了一個方面。分配指的的是,孩子把注意力分配到兩種事物上。轉移指的是關注點從一種食物轉移到另一種事物上。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的注意力不完善時,會顧及不到其他的環境刺激,在分配上以及轉移上有欠缺會使得孩子仍然沉浸在眼前的事情上,而忽視了媽媽的催促。

逆反期的無聲反抗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顯現的時候,孩子會有和父母唱反調的時候,孩子會採用無聲的反抗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命令、催促和要求。孩子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這也是孩子對父母管教的一種反抗。

孩子沒有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對於起床、穿衣服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活動來說,孩子沒有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隨意和懶散。孩子不願意配合父母的催促也是因為孩子的意識裡沒有習慣的約束,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具備。

叫孩子三大「忌」

忌隔空喊話

曾經有一個實驗,研究人員讓孩子觀看螢幕裡的大人唱歌來檢測孩子的腦電圖,螢幕中的大人是不看向孩子,只有側臉或者是背對著。隨後研究人員又讓大人出現在和螢幕一樣的位置上,不過是面向孩子,與孩子有眼神的交流。兩種情況下,孩子的腦電圖存在很大的差別,有眼神交流的情況下,孩子們的腦電圖更活躍,孩子發出的聲音越多。

可見,不與孩子有眼神交流的情況下,孩子的接受刺激的能力有明顯下降。

父母走到孩子跟前,和孩子平視的狀態下是最適宜的交流方式,通常可以得到孩子很好的回應。

忌囉裡囉唆

有些父母在給孩子提要求的時候,也會有過於囉嗦的毛病,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過於囉嗦的言語表達會讓孩子抓不住重點,孩子不明白父母們究竟讓自己做什麼,需要自己怎樣的回應,這樣的困惑就影響孩子的及時反應。

忌居高臨下

也有些父母很在意家長的權威,喜歡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和孩子說話,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感受到有種壓迫的感覺。孩子的這種不舒適感迫使孩子不願意做出回應,孩子的心理是充滿抵觸與厭煩的。

讓孩子回應的兩個小妙招

做個小約定

趙姐家的孩子也有不願意回應父母的習慣,於是趙姐和孩子約定,以後媽媽數3個數以後,你就要給予回應,不然媽媽會有懲罰。沒想到這3個數的方式居然讓孩子不回應的情況有所減少了。

其實數數的方式是給孩子一個提醒,孩子內心的緊張感被調動起來。數數的方式是對孩子的一種催促,但是相對於複雜的語言來說更加有效果。

另外,當孩子在數數後才行動時,家長最好也要問明原因,這有助於家長瞭解孩子內心的訴求。

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對於孩子來說,適當的承擔一些後果可以讓孩子的言行更規范。比如說媽媽叫孩子起床,孩子不回應,不妨就讓孩子賴床一次,當孩子發現自己不及時回應就會遲到,就會被老師批評後,孩子下次起床的時候就會更加積極。父母說出來的警告終究不如孩子體驗後的感受來的深刻。

當孩子不願意回應父母的時候,父母需要花費一些心思去瞭解孩子的行為動機,適當的改變教育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行動力。同時,如果孩子在專注的情況下,家長盡可能的不要去打擾,否則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