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還是「媽」?不要小看一字之差,兩者區別很大,家長要重視
2021/07/15

閨蜜最近問我:「你家孩子怎麼稱呼你啊?」

我回答說:「當然是叫媽媽了,要不然怎麼稱呼?」

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

雖然我的女兒目前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為了讓大家瞭解稱呼的變化有什麼落差,現在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

心理上差別比較大

在稱呼的變化上,孩子自己是沒有意識的,以前叫「媽媽」的時候,他們還小,孩子的世界裡只有你,全身心都愛著你,也依賴著你,在他們心裡,你是世界上最愛他們的。

等到了上幼稚園,孩子和媽媽有了第一次分離,雖然還沒適應,但是這個時候他們還是特別需要你。 到了小學,他們開始學會撒嬌,這個時候他們還是會叫你「媽媽」。 等到上國中以後,很多東西闖入了他們的生活,他們開始面對學習,朋友,漸漸地變得比較成熟,然後就開始叫「媽」

了。

關係上的差別大

在叫「媽媽」的階段,他們沒有學習壓力,只有跟「媽媽」在一起的親密時光,所以關係特別和諧。

等到上學了,家長開始注重自己的教育,會要求孩子讀書寫字,孩子的學習壓力變大,會經常跟父母起衝突,感情上也會逐步變淡。

到後來因為學業的原因,總是聚少離多,所以不僅稱呼變化了,關係也會逐漸疏遠。

稱呼一直是「媽媽」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幾個家庭:

家庭氛圍特別融洽

家庭氛圍是否和諧能夠影響孩子的性格,家庭氛圍融洽的家庭,孩子性格也是比較好的,他們跟父母關係也比較親密。

平時父母會跟孩子開玩笑,也會管教好孩子,因為沒有疏離感,孩子也不會排斥父母,稱呼自然也不會改變。

父母和孩子成為朋友的家庭

有些家長總是會抬高自己的身段,對孩子要求很嚴厲,很多孩子會因此跟父母產生距離感,在心態上也會發生變化。

但是有些家長會選擇跟孩子做朋友,主動傾聽他們的訴求,有時候還會跟孩子談心。這讓孩子有種被需要的感覺,也讓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更加親近,稱呼也就不會改變了。

孩子跟父母的感情是需要經營的,父母不能總是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這樣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

父母要學會跟孩子做朋友,適當的交心,能夠讓彼此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如果總是拿著自己的高身段去面對孩子,孩子自然會越來越疏遠父母,並且稱呼上也會發生變化。

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父母們有必要收起自身的控制欲,讓孩子可以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發現自我、實現自我,相信這更加能夠幫助父母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自信,積極樂觀的人。當寶媽們敏感地發現孩子對自己的稱呼有變時,及時地瞭解到孩子的成長需求,相信這更能夠拉近寶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關係。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