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之後,不能對寶寶做的4件事,媽媽別大意
2021/01/26

天氣越來越冷, 為了娃的冷暖問題,媽媽們簡直操碎了心。

鄰居總說我家娃穿的少,要多穿一些……

老人說給孩子蓋太少了,睡覺的時候手不熱乎……

老公說天冷出門容易感冒,娃在家呆著比較好……

怕孩子受涼生病可以理解,但有時候也容易「好心辦壞事」。

今天,Wendy媽就幫大家總結了冬天再冷也不要對孩子做的事。

01冬天一定不要做的事「不要給寶寶穿太多,一冷一熱更容易感冒。」

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個網紅的「26℃穿衣法則」。

就是指:氣溫+衣服提升的溫度=26℃(對寶寶來說比較舒適的溫度)

比如室外溫度是10℃,那麼就可以這麼穿:

氣溫(10℃)+薄棉毛衫(1℃)+厚棉毛衫(2℃)+厚羊毛衫(4℃)+厚羽絨服(9℃)=26℃

當然,這就是個大致的參考,也不是所有的厚羽絨服都只能提升9℃,不然大東北人民豈不是得裹成粽子?再說了,孩子又不是數學題,也不能直接套公式。

比較靈活的辦法就是在孩子比大人多穿一件的基礎上,摸孩子後脖頸來調節,偏熱就減一件,偏涼就加一件。

02「不要為了暖和,給寶寶吃太燙的食物。」

「趁熱吃」簡直快成了中華民族的餐桌禮儀了。

尤其是對我媽來說,如果我們一家子不就著嫋嫋而生的熱氣吃飯,那不光是對不起她,對不起冬天,那簡直是對不起袁隆平。

但事實上,吃太燙的食物並不好。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經過評估後認為:

超過 65 ℃ 的熱飲,屬於 2A 類致癌物,有致癌風險。

我們的食管是「趁熱吃」的首要「受害者」,超過65℃的食物或熱飲就會燙傷它。長此以往,還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開水在室溫下放幾分鐘,大約就是65℃。一顆熱餃子,沸騰的豆腐就能超過65℃。

所以說,給孩子吃的飯一定要晾涼了,大家可以用手腕內側試溫,覺得溫溫的就可以了。

至於晾涼的方法,像我這樣的懶人,都是直接用個USB小電扇吹。

大家別學我老公那個反面教材,直接用嘴吹涼,作用不多,唾沫星子不少。

03「開浴霸洗澡,不要讓寶寶直視浴霸。」

寶寶出生時,視網膜黃斑還沒有完全發育,一些穿透性強的光線,比如日光、閃光燈、紅外式浴霸的光線,很容易灼傷視網膜黃斑區,對視網膜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給孩子洗澡要用浴霸時,可以提前打開,讓浴室預熱。洗澡時就關掉,避免孩子的眼睛直視浴霸的紅外燈。

整個0~4歲的階段,都是孩子視力發展的敏感時期。

因此,除了浴霸,大家也要注意,避免強烈的日光、閃光燈直射孩子眼睛,不要讓孩子在過強的燈光下睡覺。

04不要帶寶寶泡溫泉

冬天泡溫泉,簡直不要太舒服!

很多家長也喜歡帶寶寶一起享受這溫泉裡的親子時光。

但是,小編必須要給大家潑涼水了: 不建議家長帶著0-3歲的嬰幼兒去泡溫泉

為什麼呢?

1)容易過敏或受到傳染

寶寶和大人一起共浴,對寶寶而言是不衛生的。

因為寶寶的抵抗力差,大人的一些皮膚疾病很容易傳染給寶寶,導致寶寶生病。

2)加速血液迴圈,影響大腦發育

0-3歲年齡段的寶寶正處於大腦神經和身體臟器的發育中。

而溫泉的水溫通常都要超過人體溫度,有的溫泉溫度甚至更高(一般在45℃~70℃)。如此高的水溫,會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的血液迴圈。

對寶寶來說,太高的溫度並不是什麼好事。

高溫會使大腦中的血液加速流向身體各處,有可能會導致大腦缺氧。

這時寶寶就會出現臉紅、憋氣、呼吸困難等症狀。

大腦缺氧有可能造成腦細胞死亡,這就會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以及心臟健康。

3)皮膚容易受到感染

寶寶的皮膚角質層較薄,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較差,比起成人的皮膚,寶寶的皮膚更易感染。

同時,寶寶皮膚的吸附性較強,而溫泉中的礦物質較豐富,但有些礦物質並不適合嬰幼兒,甚至一些物質對寶寶是有害的,這些物質都會通過寶寶的皮膚滲透至體內,給寶寶帶來不利影響。

Wendy媽有話說:

冬天一定要做的事

多出門「透透氣」

天氣冷,很多家長就不願意寶寶出門玩耍,擔心寶寶被凍著生病。

大多數寶寶的活動范圍就局限在了家裡、遊樂場、商場等等室內場所。

但是你知道嗎,長期處在室內環境,反而有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

在家裡呆著長時間不出門,空氣不流通,孩子沒足夠的空間活動身體,體能消耗有限食欲會下降。

進而影響到的就是寶寶的身體免疫能力。

另外,經常帶寶寶去商場、遊樂場玩,這些地方空間封閉、人群密集,如果遇到流感爆發的季節,寶寶反而更容易「中招」。

其實,多帶寶寶出門「透透氣」,沒什麼不好。

寶寶事實上並沒有你想的那麼怕冷,只要室外不是霧霾或者大風大雪天氣,家長完全可以在天氣晴好的日子跟寶寶一起在外面跑一跑、跳一跳,多活動活動。

多呼吸新鮮空氣,能夠提高人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力,對寶寶的健康更有好處哦。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