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磕巴」不一定是壞事!不要緊張,他可能正在變「聰明」,特別是男孩!
2020/11/14

相信寶媽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寶寶學說話時,會含糊不清、磕磕絆絆,這時父母們一般都是不怎麼擔心的,相反甚至還會有點小興奮,因為唉呀媽呀,我家寶寶會說話了,真是棒棒噠!內心那種油然而生的驕傲帶點小自豪的感覺簡直是無法抑制。但是如果寶寶在三四歲時,說話突然間開始磕磕巴巴,應該沒有那個爸媽會一臉平常的說,沒事,過陣子就好,恐怕還會擔心:我家小子這是要變身小結巴的節奏嗎?那麼寶寶三四歲時突然變身小結巴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案例

亮亮生長在一個教師的家庭,祖祖輩輩都是當老師的,當然他的父母也是教師。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肯定比普通家庭更加科學一些,亮亮的父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亮亮從小學習成績就很不錯,每次老師講新題的時候亮亮反應最快,老師也總是誇亮亮聰明。

不過最近亮亮在課堂上總會有口吃的表現,老師覺得很奇怪,就反應給亮亮的父母。放學的時候家長們都接孩子回家,老師就向亮亮父母說清了這個情況。

老師剛說完旁邊的家長就搭話:「哎喲,結巴可不是一件小事兒,我家鄰居的孩子就是結巴,結果上醫院一查是智力問題,你們還是趕快帶孩子去醫院看看吧。

」亮亮的父母卻優雅的笑了笑回答說:「我家亮亮可不是智力問題,反而是因為太聰明了。

聰明的孩子也容易出現結巴的情況,特別是男孩兒,因為他們的腦袋發育太快了。但是男孩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總會比女孩兒晚一些,腦袋想法很多,但是表達的時候嘴巴會跟不上,所以才會出現結巴的現象。」解釋完之後那位家長不好意思了的笑了,老師連連稱讚亮亮的媽媽有文化。

據調查發現:大約有80%的孩子在三到四歲時會出現階段性的口齒不清,所以此時父母是不需要過於擔心的。但是孩子為什麼會磕巴呢?

其實具體來說,孩子磕巴大約有兩個原因:

一、寶寶的詞彙量有限,在這個年齡段,寶寶的語言功能尚不完善,他們掌握的詞彙量是匱乏的,很多東西他們是知道的,但是卻不能用語言完整的表達出來。比如他們認識自己吃過的山竹,但是當你把山竹拿到他面前時,他卻不一定可以說的出來。

二、寶寶的思維能力比語言能力好,三四歲的小孩正是表達欲強烈的時候,但是他的語言能力卻跟不上,因此說話就變得磕磕巴巴的。

當孩子說話磕巴時,父母要怎麼做呢?

1、孩子磕巴時不要著急,也不要刻意的去糾正,因為寶寶在學說話時磕巴是正常的,這時如果寶寶說一句話出現結結巴巴半天沒說清的情況,請你耐心等待,不要著急催促也不要刻意糾正,否則會使寶寶過於緊張甚至說話更加磕巴。

父母不要過多的使用短句和寶寶交流,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小,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儘量用短句和寶寶交流,但其實這樣不利於寶寶口語能力的提高,甚至還會限制寶寶的思維。

2.多花時間和孩子做好溝通。

孩子出現口吃的情況時,家長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責怪,而應該問他為什麼會出現口吃的情況。只有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交流讓他說出心裡話,這樣也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如果孩子是因為貪玩兒模仿別人的話,可以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而且模仿別人說話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只要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以後自然就不會學別人口吃了。

3. 鼓勵口吃的孩子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確實會出現口吃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可以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慢慢的糾正過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孩子說話,不要催促他,而且在他說話的時候給他更多的鼓勵。這樣能夠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那他說話也可以讓他更快的糾正結巴的現象。

獅獅媽媽有話說

其實,孩子在3歲左右出現」口吃「的現象是語言能力和大腦思維能力發展的結果。這並不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語言表達能力。孩子能夠接受和運用更多的資訊,大腦存儲和加工的信息量不斷加大,可以說孩子真的是在變得越來越聰明。

相反,大人不正確的處理,苛責、嘲笑、強迫等才會導致孩子在這一敏感期停滯不前,對日後的語言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所以明白的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大可不必過分緊張,順其自然的引導孩子,相信孩子很快會度過這段特殊的敏感期。從新變會那個能說會道的小天使!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