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條「家庭教育箴言」句句在理,價值連城:幫孩子找對方向,比只讓孩子努力更重要
2021/09/20

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被溫柔以待,都應該被賜予同等發展的機會,即便他們天生殘缺,即便他們持有不同性格。

好的父母,不會用嘴巴教育孩子,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不會「以愛之名」禁錮孩子,而是用自己的格局,幫孩子打開視野,讓他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什麼樣的土壤,開出什麼樣的花。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而是源于家庭,始于父母。教育好一個孩子,父母想明白這8句教子箴言,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好習慣不在電視機前,而在書本裡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面對書籍進行深思的激動人心的歡樂,那就很難設想會有完滿的教育。」

然而,隨著父母工作和生活日益忙碌,越來越多的孩子終日與電視為伍,閱讀反而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

一項追蹤研究發現,3歲前常常看電視的孩子,到7歲的時候,很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而那些以讀書為樂的孩子,其閱讀水準和認知能力高出同齡孩子甚至13倍,成年後也往往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該研究同時顯示:父母才是孩子真正重要的閱讀榜樣,孩子閱讀態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閱讀態度。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閱讀的好習慣。

很多東西,眼睛看不到,文字可以;腳步不能丈量,文字可以;身體無法抵達,文字可以。

愛讀書的孩子也許不會怎樣,但一定會不一樣:他們的眼睛裡會多一些亮晶晶的光彩,他們的腦子裡會多幾個問號,他們的舉手投足會更加從容,他們的內心會更加柔軟充盈……

讓孩子愛上閱讀,是父母一生中最划算的教育投資。

幫孩子找對方向,比只讓孩子努力更重要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學生分為三組,前往10公里外的村莊。

甲組學生不知道村莊有多遠,只是順著路走。剛走兩三公里,就有人抱怨,情緒低落且開始散亂,最後潰不成軍;

乙組學生知道距離目的地10公里,但中途沒有路牌,走了多遠還剩多遠一概不知,行走不到一半就叫苦不迭,速度越來越慢。丙組學生不僅知道距離,還能不時看到寫著剩餘里程的路牌,結果他們全程精神抖擻,沒人叫苦。

實驗結果顯而易見,丙組最快,乙組次之,甲組最慢。

教育也是如此,你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要找准目標,而不是盲目趕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說:「很多家長只知道分數和名次,其實今天的競爭不是‘爭第一’,而是‘找唯一’,找到真正屬于孩子的方向和優勢。」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跑對方向。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不要剪斷孩子的翅膀,還埋怨孩子不會飛翔

瑞吉歐學前教育創始人馬拉古茲寫過一首詩:「一個孩子,有一百種可能,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個世界……但是被偷走了九十九;

他們告訴孩子,不要動手,只管思考;不要動腦,只管行動;要聽,不要說話,要毫無樂趣地去理解……」

央視《心理訪談》採訪過一個在家啃老10年的女大學生。從小到大,母親限制她的任何課餘愛好,每當她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母親的一句:「你能成事,狗都能成事了」就讓她偃旗息鼓。

她終于長成了母親口中的樣子,母親卻一邊痛哭流涕,一邊指責她不知上進。代替、妨礙、打擊、控制……多少父母,剪斷了孩子的翅膀,卻怪孩子不會飛翔。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對于孩子的愛,是全然百分百的,所有的給予和修正,都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真正的愛是一種無為。

它沒有要求,不投射任何恐懼的陰影,也不隱藏任何掌控的企圖。它是太陽,只散發光和熱,讓孩子自己長出翅膀,待羽翼豐滿,助他翱翔萬里。

溺愛,是最危險的教育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什麼?答案是溺愛。

作家李月亮說:「被溺愛的孩子,他的幸福很可能僅限于童年。」「神童」魏永康,13歲考取重點大學,20歲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勸退,是母親的包辦溺愛,讓天之驕子淪為學校的棄兒。

「惡少」孫小果,從小殘暴狠戾,20年來犯下無數滔天罪行,是父母的一次次包庇縱容,推著他一步步滑向罪惡的無底深淵。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溺愛不是愛,而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過度保護的愛,是「無痛截肢」,以愛之名,殘忍的切斷了孩子自強自立的能力;

處處袒護的愛,是慢性毒藥,看似給予,卻給孩子未來的人生埋下致命隱患。愛是孩子成長的無敵盔甲,但溺愛不是。無條件的愛,有條件的原則,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味責怪孩子沉迷手機,不如先反思自己

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機遊戲、小視訊,甚至沉浸在社交網路裡不可自拔。久而久之,手機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堵牆,親子關係也常常因為一台手機而「反目成仇」。可是,當我們一味指責孩子沉迷手機時,卻忘了自己才是最根本的源頭。

有媒體曾經調查了200個小學生的家庭,結果顯示:45%的父母玩手機的時間,多于陪伴孩子的時間;而在和孩子共處時玩手機的父母,更是多達48%,將近過半。網上有位媽媽說:「孩子不聽我們的,他模仿我們。」

你在看手機,孩子在看你。每一個沉迷手機的孩子背後,都有著推波助瀾的父母。

還記得「國民才女」武亦姝嗎?從她進幼稚園開始,父母每天下午4:30就關掉手機,帶著女兒讀書、繪畫,玩「詩詞接龍」,角色扮演名著情節。

白岩松說過:「打麻將的父母,教不出上進的孩子。」同樣,沉迷于手機世界的父母,養不出愛讀書的孩子。

為人父母,當自省。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先去成為那類人。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