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抱怨孩子不聽話,殊不知孩子的性格就藏在父母的言語中
2021/03/03

好的家庭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說話的語氣,不僅影響家庭的幸福,也影響孩子出門在外,為人處世的態度。

可以說,家庭溫不溫暖,看父母說話的語氣就知道。

01

昨天帶娃去附近的超市買菜,在超市門口碰到了一位嚎啕大哭的孩子。

孩子拉扯著媽媽的衣服,不停地說:「媽媽,我要那個,你就給我買一次好不好?」

他去拉媽媽的手,媽媽甩開,再去拉媽媽的手,在被甩開。

孩子只好圍著媽媽轉圈,媽媽還是不停的繞開孩子,假裝忽視。

我把兒子放進了購物車,看他們這樣僵持了差不多五分鐘。

最後媽媽爆發了,指著孩子吼道:「你再鬧,再鬧你就把你扔這裡,就當沒有你這個孩子。」

還在突然就愣了,呆呆地地看了媽媽好幾秒。

不再糾纏,默默地跟上媽媽,耷拉著頭走了。

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好好說話,不惡語傷人。

02

和孩子相處:對「症」下藥,別總對比

你的孩子如若做題馬虎,那就多找尋方法,幫他認真起來;

你的孩子如若貪玩懶散,那就多陪他學習,鼓勵他去豐富自己。

不要孩子學習,家長在一旁玩手機;

也別動輒打罵,和別的孩子去對比。

孩子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寶,對待自己的寶,不要心裡當成寶,嘴巴說成草,因為經常說他是草,他就會真的覺得自己不重要。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他的性格的形成,與生存環境息息相關。

對待孩子,要有耐心,有恒心,多關心,別總對他打罵。

打罵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厭倦學習,越來越犯錯誤,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循循善誘,對症下藥,才是正道!

03

那些堅持好好說話的父母,最後都怎麼樣了

願意無條件接納孩子,和孩子共情的父母,最後都和孩子擁有了融洽的親子關係,自己也在這種和諧的家庭氛圍中,被幸福滋養。

霍思燕經常被兒子嗯哼寵成「女朋友」。

當給媽媽脫下襪子時,嗯哼摸著霍思燕腳上的疤痕,問霍思燕痛嗎?

這款暖心寶寶是在哪充話費送的?給我來一打好嗎!

回顧霍思燕和兒子的相處,會發現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的媽媽,功夫都藏在她對兒子的說話方式中。

在一次節目中,嗯哼不小心踩到釘子後,嚎啕大哭,並憤怒地將釘子扔向遠方。

霍思燕沒有在兒子已經很痛的情況下,埋怨他說:「你怎麼那麼不小心。」

而是檢查完腳發現不是很嚴重後,溫柔地把兒子摟在懷裡,安慰道:「太尖了,踩上肯定會疼的。」

「踩上肯定會疼的」,因為懂得,所以慈悲。被母親心疼的幸福感,已經通過話語,治癒了孩子一半的腳傷。

嗯哼就是在這種同理心的澆灌和接納下,被媽媽養成了暖男,給家庭帶來了很多珍貴的回憶。

04

最成功的教育

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泡菜效應」,意思是:

將同一種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分開來煮。

結果我們會發現,煮出來的菜味道是不一樣的。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同樣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庭氛圍,養出來的孩子也是不一樣的。

想要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父母應該從這些方面努力:

1、和孩子好好說話

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娜恩可謂是人見人愛的活寶,她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溫柔友善、語言溫和。

去餐廳吃飯的時候,由於飲料太沉,娜恩不小心弄灑了。

她沒有大哭,也沒有逃避責任,而是趕緊去找服務員幫助,「姐姐姐姐,對不起,灑到了外面,請給我紙巾。」

和服務員一起清理的時候,娜恩說,爸爸告訴我做錯事或者給人添了麻煩,要勇於承擔責任,絕不逃避或說謊。

娜恩爸爸是怎麼養出這麼暖的小女孩的呢?

其實很簡單, 就是跟孩子好好說話,不用情緒或者暴力交流。

爸爸睡覺的時候,娜恩負責照顧弟弟,為了給弟弟「做飯」,她把一大包麥片倒在了地上,還想著叫爸爸一起「分享」。

看到這一切的時候,爸爸內心其實差點崩潰了。

換做一般父母,一定會脫口而出「就知道搗亂」「怎麼這點事情都做不好」之類的話。

可是娜恩的爸爸,沒有一句指責打罵,而是輕聲細語問娜恩,你是想要給弟弟做飯嗎?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爸爸誇娜恩,幹得不錯。

娜恩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趕忙跟爸爸說「我幫爸爸一起收拾」。

我們總是羡慕別人家的孩子,不亂發脾氣,說話謙和有禮,卻總是忘了觀察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與孩子交流的。

2、多使用禮貌用語

我在社區裡經常會聽到有位媽媽抱怨:

「你說我家孩子什麼都好,成績不錯,長相不錯,怎麼就是不會好好說話呢?

一說話就嗆人,老師和同學都不怎麼喜歡她,真是拿孩子沒辦法。」

有一次,恰好在一家餐廳碰見了她和孩子。

週末人多,菜難免上的有點慢,她把服務員叫來一通罵:

「你們沒看見我們坐在這兒這麼久了嗎?」

桌子上餐巾紙沒了,她又是對服務員指手畫腳:

「你怎麼當服務員的?」

......

我終於明白了,那個不會好好說話的人,不是她女兒,而是她自己。

如果父母待人接物都沒有基本的禮貌,又怎麼要求孩子好好說話呢?

父母對他人是輕聲細語還是惡語相向,這些都會原封不動地流入孩子的耳朵,最後變成孩子的語言。

一個時常出現「請」、「麻煩了」、「謝謝」等話語的家庭背後,才能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3、當孩子說錯話時,及時引導

不讓童言無忌演變成「毫無教養」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及時的糾正和引導。

記得女兒小時候,見到一個胖胖的小女孩,她就指著喊「媽媽你看她好胖」

當時我非常認真地告訴她: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漂亮,寶寶也喜歡聽別人誇自己對不對?就像別人說你黑你會傷心一樣,你說她胖她也會很傷心的。」

後來遇到一個小朋友,總是笑別人愛流鼻涕。

女兒拉著她,很認真地告訴那個小朋友,「媽媽說這樣不禮貌,你不要當著面說他愛流鼻涕,不然他會很不開心的。」

如果孩子說錯了話,或者把話說得難聽了,父母一定不要拿「還是個孩子」做掩護。

及時地告訴孩子,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不禮貌,必要的時候也要教會孩子道歉。

Wendy媽有話說:

能注意控制自己的語氣,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不同的語氣所表達出的效果是很不一樣的。

孩子回家晚了,可以說:「回來這麼晚,爸爸媽媽很擔心你。」 而不是:「下次再回來這麼晚,就永遠別回來了!」

丈夫帶娃笨手笨腳,可以說:「已經不錯了,你經驗少,慢慢學就好了!「而不是:「你眼瞎了啊!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老人喜歡嘮叨,可以說:「媽,我過得很好,您別擔心啦!「而不是:「媽,你可真煩,以後我的事你少管。」

你看,換一種表達方式,是不是聽起來舒服很多?

我始終相信,一個人說話的態度和語氣,比內容要重要得多。說話語氣好了,家庭才能好。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誰不想屈服於溫柔?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