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管得太多父母累,孩子更累!
2020/11/05

週末帶孩子在餐廳吃飯時,看到一個男孩大概6歲了,吃飯時父母幫著孩子夾菜並拿起紙巾幫忙擦嘴;在遊樂區玩耍時,看到了他的媽媽蹲下幫孩子穿襪穿鞋;一會兒幫忙遞水壺,一會幫忙擦汗,我在想,這些不是孩子自己就能做到的嗎?

很多父母習慣于做孩子的「保護傘」,處處護著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風吹雨打」,這樣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成長的空間,錯失學習自控力的良機,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體驗、自我負責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管孩子,不能過度。管太多,管太細,都很容易適得其反。

一、管得越多,孩子越慢

「早上催了你多少遍?」

「已經遲到了,一會看老師怎麼罰你!」

「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什麼事都要人操心。」

上面這些話是不是特別熟悉?生活中我們就是這樣不停地催促、數落孩子。快點起床、快點寫作業、快點睡,我們表現得比孩子著急多了。

結果卻不如人意,催促得越多,孩子並沒有「快」起來,反而越來越不自覺,不催他一下,他絕不主動。

你不叫孩子起床,他能賴床到9、10點;你不叫他吃飯,他不會坐在飯桌前;你不催作業,孩子不會主動做.

.....

漸漸地,孩子習慣了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催促聲中生活和學習,變得越來越不自覺。

太著急,實際上是在破壞孩子的主動性。

二、管得越多,孩子越懶散

你家的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嗎?

在家不做家務,能做的事不做,該做的事也不做,在學校也是如此。

認識一對夫妻,有個很可愛的女兒,夫妻倆十分寵愛孩子,從小到大都捨不得孩子幹活。

如今女兒大三了,在家碗從來不洗,外套鞋子脫了就一丟,啥都不幹,回到學校,內務也做得特別差。

夫妻總是一邊抱怨一邊就代替孩子收拾。

像這樣的情況,源頭還是在於父母做得太多。很多父母習慣幫孩子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為孩子忙前忙後,助長了孩子的惰性。

不少家長都有個認識誤區,總覺得小時候多替孩子做一點,孩子長大自然就會自己做了。

可是事實是, 不是孩子成長的所有問題,都能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變好。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人類在幼年時期一旦選定了某種行為模式,即使是成年後也不能改變。

小時候,家長管得多,替孩子做得多,就是在助長孩子的懶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依賴。

三、管得越多,孩子自律性越差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湯瑪斯·戈登博士曾經接待過一個十幾歲的少年:

「每當我父母不在身邊時,我發現,我不可能讓自己離開電視前面的椅子,我已經習慣了他們逼我去做功課,當他們不在家時,我自己內心沒有任何力量能夠讓我去做功課。」

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太多了,他們從小到大被父母密不透風的管束慣了,自始至終依靠父母每天的嚴格要求生活和學習,表面上看沒什麼太大問題,但是哪天一旦沒人管他了,生活就開始變得很糟糕。

拿學習來說,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管得比較嚴,看著孩子做作業, 給孩子檢查,但是父母一出門,孩子就該幹嘛幹嘛,絕對不會坐在書桌前看書、學習。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指出, 在中國有幾百萬的大學生正在假裝學習,其中不乏名牌大學的孩子。

這些孩子上了大學,沒人管束,便開始自由放縱,上課睡覺玩手機,拿著父母的辛苦錢玩遊戲,混日子,混學分,連一節課都不肯好好聽......

沒有了父母的他律,孩子也失去了自律。

在孩子形成自律之前,父母的管教是必須的,但是如果他律過多,而且這些規則沒有滲透孩子的內心,孩子自我約束力就很難形成。

四、管得越多,孩子自主性越差

所有的父母都明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道理,但是控制欲常常他們停不下來去替孩子做很多決定,他們不相信孩子的感受和選擇,無不參與、無不干預,最終抹殺孩子學習的過程。

有一位家長送孩子參加夏令營,孩子表現得特別好,不僅獨立能力超強,而且還會幫帶隊老師做參謀,提建議。

很多人都問她怎麼養出這麼獨立的孩子,媽媽的答案是兩個字:不管。

這位媽媽解釋道: 「想讓孩子獨立,在安全的大前提下,家長只需要放手,多讓孩子做選擇就行了。」

我很佩服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畢竟很多時候,放手比事無巨細的管教難多了。

小時候你替孩子做了太多主,孩子未來在很多事情面前,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真人秀《幻樂之城》中,伊能靜的兒子想去上剪輯課,可伊能靜想讓他去上編劇課,兒子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用你知道的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

是啊,父母無法預料孩子的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唯一可以做的未雨綢繆,應該是執著地培養一個孩子的自主自信。

五、管得越多,孩子越叛逆

孩子的叛逆,本質上是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迫切地想要自己的空間,父母管得越多,叛逆來得就越兇猛。

很久以前聽一位朋友說,兒子讀初三那段時間,成績一直沒有氣色,夫妻兩特別著急,於是對孩子管得更嚴了,輪流陪讀。

有一天朋友發現孩子跑到學校外面的網吧上網,朋友氣得摔杯子,甚至想沖孩子動手。

兒子看到爸爸揚起的手,卻也絲毫不畏懼:「你打啊,打死我啊!」

這一切讓朋友手足無措。

大人的權威不是每個階段都對孩子有效的。

青春期的孩子,想用權威控制住他幾乎不可能。

這個階段也是父母最無奈的時候,因為你會發現,孩子小時候,你可以騙騙他、罵罵他,甚至打他,達到管教的目的。

但是孩子大了,你越嚴厲,孩子可能就反抗得越激烈。

管得太多,控制得太多,會引來更多的矛盾,耐心、理解和尊重才應該是親子之間的溝通基調。

獅獅媽有話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適當的時候,父母應該對孩子放開手,給他們獨立闖蕩的空間,不能替他們擋下所有的風雨。

父母適當地放手,並不意味著放任,緊拽著系在孩子身上的風箏線,在她們跑偏的時候,適當拉一下!

父母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夠變得更加獨立!孩子總要離開父母的羽翼庇護,走向屬於自己的明天!

努力學習放手吧,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世界的路有千萬條,我們為孩子選的路,不一定是他們想要的!

他們屬於更廣闊的的天空,慢慢放他們飛!父母放手,孩子自會成長!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