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處理方式,解決「我就要」!你還在為孩子總買玩具發愁嗎
2020/12/08

在面對孩子買玩具的問題上,全世界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鬧著要買玩具怎麼辦?」

尤其在外面,一哭二鬧三打滾,爹媽的面子往哪兒擱?!要不是嚴厲呵斥,要不就是乖乖掏錢。事後總是後悔不該吼孩子,不該向孩子妥協。

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其實孩子的問題並不是當下一時半會兒的問題,教養在平時,一定要在平時下功夫,從家長自身的態度、再到給孩子合理的解決方式、最後多陪伴孩子,多方面出發,才能給孩子好的教養。

01

前幾天,我帶著獅獅去商場給他挑選玩具,前腳剛踏入商場,耳邊就充斥著孩子的大聲哭鬧,我循著哭聲望去。

一名男孩扯著媽媽的衣角,指著蘋果店哭鬧,口中不停地說著:

男孩的媽媽彎下腰試圖將他抱走, 他卻順勢倒在地上,打起滾來撒起波來。

當我正驚訝那位媽媽手裡提的大袋小袋玩具竟如此之多時,她對撒潑的孩子繳械投降,買下了IPad。

望著這位一隻手吃力地拎著七八個袋子,騰出另一隻手拉著兒子漸行漸遠的媽媽,我陷入了沉思。

02

父母處理方式不一樣,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接下來,這位家長應對孩子要玩具的方法,就是一種高情商的做法。

媽媽和女兒一起去逛街,孩子看到一個商店的小熊玩偶,立馬哭鬧著不走。媽媽知道孩子喜歡玩偶,可是卻沒有打算給孩子購買,因為家中還有三四個這樣的玩偶。孩子蹲在地上大聲哭鬧,媽媽也跟著蹲在地上,還遞給孩子一張紙巾。孩子一下子愣住,媽媽眼神堅定看著孩子說:「媽媽沒有打算幫你買玩偶,你可以在這兒哭,只要不傷害到其他人,媽媽一直陪著你,等你哭完。」

媽媽就這樣處理,沒過幾分鐘,女兒就停止哭泣,自己整理一下衣服。看到女兒這種表現,媽媽就溫柔地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後兩個人手把手離開商店。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給女兒列舉為什麼不買玩偶的原因,女兒也慢慢理解媽媽的做法,以後不會再亂買玩具。

很多人都為這位媽媽的做法點贊,因為這才是高情商媽媽會有的做法。

03

3種處理方式,解決「我就要」

發現了孩子的問題先別焦慮,我們只要能夠以正確的處理方式來對待,就可以讓孩子改變這些不好的習慣!

1.鼓勵孩子宣洩情緒

如果孩子大哭大鬧,不妨試試先站在一邊看著,讓他把情緒發洩出來。要記得適時給他擁抱,告訴他爸爸媽媽很理解他的心情。

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愛,不管買不買玩具爸爸媽媽都會很愛他。

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裡寫道:

這種方式對0-2歲的寶寶更為有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並不會太長,只要父母好好安撫,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過一會兒他可能就忘記了要玩具這回事。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式短時間比較有效,但卻治標不治本,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孩子照樣撒潑打滾的。

那麼,怎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下面兩種方式可以幫到你。

2.樹立規則意識

小孩子看見新玩具就想要,是因為他們搞不清什麼叫「想要」,什麼叫「需要」。家長說越多道理,越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給孩子樹立一些規則,教會他選擇和思考的能力。

事先約定

出門前和孩子約定好:今天我們出來是買什麼的,能不能買玩具,如果能可以買幾個,可以在買玩具上花多少錢;平時也可以約定,如1個月買一次玩具,完成了什麼事情可以買。

有了約定,父母的堅持就變得「有理有據」起來。

讓孩子自主選擇

平時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做選擇,選出哪些玩具是很想要的,哪些是不太需要的,如果超出預算又該怎麼辦,慢慢的孩子就會形成在買玩具前主動思考的習慣,更利於構建理性大腦。

威廉參加玩具拍賣,爸爸給他1萬韓元,讓他給自己和弟弟買玩具。威廉喜歡的玩具需要9000元,但最終他並沒有買,因為自己買了弟弟就沒錢買那只非常喜歡的玩偶了。

如果爸爸制止威廉或者指點威廉,勢必會激起威廉「想要」或「不公平」的念頭。

自主選擇會讓孩子更配合,更易獲得心理滿足感。孩子遠比我們想得更聰明懂事,父母多放手,也許會得到更多驚喜哦。

把玩具變成驚喜

在平時的生活中先告訴孩子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想要得到就需要努力,這樣目標才能一點點實現的。在目標還沒有實現之前,要學會克制自己。讓孩子明白想擁有一件東西並不是說有馬上就有。

然後,父母可以在合適的時候,把孩子喜歡很久的一個玩具當成驚喜獎勵送給他。比如,某一天突然帶回一個小汽車並告訴孩子,這是由於最近他每天吃飯的時間比一個月以前縮短了很多而獎勵他的。

當獎勵有突發性的時候,對孩子而言不但是一個的正面鼓勵,還避免了「小紅花獎勵法」消減孩子興趣的負面影響。

獅獅媽媽有話說: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教育不在於「照本宣科」,有時候一件事情處理得好與壞,關鍵在於父母自己怎麼做。父母需要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的訴求,這樣才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