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不同階段」要給孩子「不同的愛」
2022/05/08

無可否認,母親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只有在不同階段給予孩子不同的愛,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養育孩子的一方,母親的修養決定著孩子的高度,所謂的格局、眼界,首先需要母親的熏陶和教導,才能被孩子窺探到。很多媽媽也認為自己很會愛孩子,但是從來不會思考自己愛對了嗎?我們給予的愛是不是他們需要的?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家長需要滿足孩子不同的需求。

第一階段:0至2歲,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兒童形成對環境的基本信任感。尤其是孩子生下來之后的最初幾個月,完全依賴于父母。所以,此時父母需要全身心地關注和回應孩子的需求。

第二階段:2至4歲,這個階段兒童開始認識到自我和外界真實環境的不同,開始探索外部世界以發展出自主感,形成自主性的孩子覺得自己是獨立的,善于自我表現,富有自信心。

我們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更多探索的空間,并且制定一定規則,給孩子一個心理邊界以保護孩子的心理安全。

第三階段:4-7歲,由于孩子的活動范圍在不斷增加,他們開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動,并且此時為爭取自己的目標開始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如果父母無法容納孩子的攻擊性,那麼兒童的主動性將被打擊,從而產生內疚和自罪感。此時,也是孩子從家庭走進幼兒園的階段,開始接受社會的規則和道德要求。媽媽可以稍稍讓位,讓父親參與到孩子的社會化過程中來,給孩子樹立榜樣,提高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和競爭性。

第四階段:7至12歲,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習,更傾向于通過外界的評價來確立自我形象。如果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成效,且得到外界的積極評價,那麼兒童就形成勤奮的特點。所以,家長要試圖發現孩子的亮點、優點,并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問題解決中來。

第五階段:13至19歲,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他們開始關注自我發展和變化,嘗試在各種社會角色中將過去和未來整合為一體,從而確定「我是誰?」的問題。父母在這時應該多指導,盡量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讓孩子獲得自信和鼓勵,充滿愛地面對世界。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