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不要等! 做好這4點, 孩子獨立性更強
2022/03/27

讓孩子從小學會做家務,是鍛煉孩子自理能力的一個基本訓練。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還不能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上了私立小學,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洗。

做家務只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一方面,從1歲以后,爸媽要通過生活當中很多細節,逐步去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比如,讓孩子逐漸適應自己睡覺;讓孩子學會自己刷牙;讓孩子逐漸學會自己洗腳;讓孩子嘗試著自己穿衣服;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等等。

通過不間斷的嘗試,把生活當中的很多細節,都加入自理能力的訓練,讓寶寶從小有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而不是非要等到孩子幾歲以后才能去做自理能力訓練。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個長期、科學的過程。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程度,科學的切入,效果會更好!

1、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從收拾玩具做起。

其實,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是最好的一個切入點。

很多媽媽陪孩子玩玩具,玩完以后,滿屋子都是玩具。孩子還小,他們只知道什麼好玩,卻不懂得整理。

如果媽媽總是自己收拾,自己累,還容易煩躁,容易和孩子發火。

媽媽可以和孩子玩「送玩具回家」的小游戲。告訴孩子,玩具也要回自己的家里睡覺。休息好了,第二天才可以和寶寶繼續玩耍。如果不能把玩具送回家,它們會迷路,就不能和寶寶玩耍了。逐漸培養孩子收拾玩具的能力。

2、讓孩子獨立吃飯、上廁所、穿衣服,是上幼兒園前要具備的能力。

從寶寶可以獨自坐穩開始,就要培養寶寶獨自坐餐椅吃飯的習慣。媽媽不要總是怕寶寶吃不飽,選擇喂飯。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對寶寶身體發育更好,而且對于寶寶自理能力也是很大的提升。

從寶寶可以走路的時候,要形成定時、定點上廁所的習慣,逐漸嘗試讓寶寶自己坐馬桶。

2歲左右,可以鼓勵寶寶自己嘗試穿衣服,穿鞋子。

這樣,等到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吃飯、穿衣、上廁所都可以自己解決,他們會更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3、做家務,要以愛的名義,給孩子以鼓勵,而不是強迫。

培養孩子做家務,一定要鼓勵孩子,以愛的名義,讓寶寶替媽媽和爸爸分擔一些家務活。可以給寶寶一個擁抱,或者一個吻,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他們會更愿意干家務活。

如果媽媽總是強迫孩子去掃地或者干其他家務活,他們從心底里會排斥這件事情,對于自理能力的提升反而沒有好處。

媽媽最好是陪孩子一起做家務,比如孩子掃地,媽媽洗衣服。如果媽媽坐那看電視,卻指揮孩子去掃地,孩子會心里不平衡。

4、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和意識。

自理能力,其實是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的體現。

孩子摔倒,媽媽趕緊扶起來,這樣他們對媽媽產生更多依賴,再次摔倒了,就會期望著媽媽過來扶,而不是自己嘗試著爬起來。

每次吃飯,總是媽媽在喂飯,這樣孩子就形成了習慣。飯來了,他們會張口,卻失去了自己主動吃飯的意識。

自己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媽媽出面幫忙要回來。這樣孩子就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所以,自理能力的培養,從孩子出生以后,整個育兒過程都要有潛移默化的細節灌輸,這樣,自理能力的培養才更科學,爸媽對于孩子自理能力的要求才不會顯得那麼突兀!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