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哭泣都是孩子的成長,允許孩子哭,是為人父母最好的溫柔
2020/11/18

大熱天的,街上,一個小男孩因為拆霜淇淋的時候,一滑手,霜淇淋掉在了水泥地上。看著水泥地上的正在慢慢融化的霜淇淋,「這是用我的零花錢買的……」,小男孩哇哇大哭起來。這時,旁邊的老人皺著眉頭嘲笑孫子:「別像個女娃似的!你是個男子漢!哭什麼哭?丟不丟人?」孩子的媽媽怒懟:「男孩也可以哭得像女孩!你不懂就別瞎說!」老人也被激怒了,婆媳倆開始對罵起來。

小朋友的哭聲常常讓成年人聽起來難受,也有研究證實,小孩的哭聲介於刀子刮玻璃與指甲刮黑板之間,所以有些人為了讓孩子快點「止哭」,有時便不擇手段。可是「男孩子不能哭」,這種觀念是刻板印象,雖然這位媽媽可以用更理性的做法與老人溝通,但她對男孩子哭泣的看法,獅獅媽卻是非常認同的。

常見的家庭,對男孩們的刻板印象有哪些?

男孩子必須是堅強的,不應該是脆弱的;

男孩子不能隨便哭;

男孩子不能玩洋娃娃;

男孩子不能擁抱或撫摸毛絨玩具;

男孩子一定要數學好;

男孩遭到挑釁一定要反抗……

為什麼大人對男孩的「刻板印象」,會給男孩帶來「不公平」?

1、男孩的情緒得不到舒緩,不利於成長

在刻板印象中,「男孩子不應該像個女孩般哭」是普遍的看法。獅獅媽經常說,情緒是一種心理狀態,如果長期壓抑,會成「高壓罐」,最終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心理醫學經常呼籲, 傳統的男子氣概會導致男孩們不快樂,不利於男孩的身體和心智發展,未來還會導致男性的壽命比女性短壽命更短。

除此之外,哭泣是一種「天生的釋放器」,能幫助孩子的悲傷、痛苦、沮喪等情緒得到平復。所以,在刻板印象盛行的環境裡,男孩們常常比女孩更缺乏耐心、情緒更容易暴躁就是這樣的原因。

2、男孩內心的痛苦,希望大人能「看見」

孩子感覺難過了就會哭,男孩子也是如此。正如專注研究「哭」的荷蘭心理學家阿德.溫格霍伊斯說,「

眼淚傳達出無助,尤其在人類最脆弱的童年時代。」換言之,在幼年時期,男孩們常常需要父母的説明和關愛,否則就可能會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

當男孩子因為身體的疼痛而哭泣,當男孩子遇到挫折而痛苦哭泣,當男孩子因為玩具摔壞了而悲傷哭泣……背後都是男孩們的行為動機——他們希望大人能「看見」他們的痛苦,他們需要關注、需要安慰、需要理解。

可刻板印象阻止了這些。

3、大人對男孩有同理心,男孩會更善解人意

孩子的行為與大人的行為是「複製」的關係,當大人總是對孩子有同理心,未來孩子也會對父母和他人有同理心,孩子也會變得善解人意。2016年《家庭心理學》雜誌有一項研究證明,來自家庭的支持,是孩子們壓力的「緩衝器」, 家庭的支持對孩子足夠多,對孩子充滿同理心,孩子會從這樣的家庭受益,孩子們會在應對壓力時有更大的優勢,陷入抑鬱的概率也會比較低。男孩們尤其如此。

不讓孩子哭是親子互動的誤區,一再壓抑孩子情緒危害大!

很多父母認為小孩子就應該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 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既會有正面的,例如開心、快樂、幸福等情緒,同樣也有負面的,例如悲傷、難過、憤怒等情緒。

孩子也是獨立個體,也會有難過流淚的時候。一味地不讓孩子哭實在是太殘忍,並且還會嚴重危害到孩子的成長。

1、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變得退縮、封閉

每當孩子處於哭泣的狀態時,往往也正是他們內心最為脆弱的時候,內心往往極度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懷和注意。同時,孩子在父母面前哭,本質上是因為信任父母,把父母當作自己最親密的人。如果此時父母回應孩子的是大聲的呵斥或是不耐煩的應付,孩子內心會缺乏安全感,會感到不安。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哭泣對心理具有保健作用,它可以使不良情緒得到宣洩,緩解自身心理壓力,在哭泣後孩子的情緒會變得平靜,有利於進入積極的心理狀態。而父母阻止孩子哭泣,會讓孩子本就負面的情緒更為失落,讓孩子變的退縮、封閉,不利於不良情緒的宣洩。

如果孩子從小就在不許哭的環境中長大,就會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長大後也不會處理自己情緒上的問題,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壓抑封閉的性格。

2、情緒越積越多,最後以更具破壞力的方式爆發

孩子傷心的時候情緒受到壓制而哭不出來,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傷害,當心理的負能量找不到合適的洩洪口時,孩子就會表現為煩躁不安、鬱鬱寡歡,甚至有的孩子會心理失衡,把宣洩的矛頭指向家人或社會,情緒會以更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發。

孩子們的負面情緒本來就找不到宣洩的出口,家長的訓斥和暴怒反而會讓他們的負面情緒越積越多。迫于形勢壓力,孩子們在父母面前表現的很隱忍,以此博得父母的歡心。但是在離開父母之後,孩子們會將自己負面的情緒發洩到比自己弱小的物件身上。

一味壓抑孩子情緒危害大,不讓孩子哭泣是在傷害孩子,那麼當孩子情緒低落時,家長該如何應對?在孩子哭泣時,家長又該如何正確引導?獅獅媽陪各位家長一起探討正確的處理方式。

愛孩子是允許孩子哭泣,每次哭泣都是孩子的成長

作為父母,面對孩子哭鬧、發脾氣、急躁時,我們常常感覺煩悶,但是我們要知道,情緒本身不是什麼壞東西,有負面情緒非常正常。 真正愛孩子就要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緒表達,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為孩子買各種好吃的好玩的,而是在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允許孩子哭泣。

學會接受孩子的哭泣,讓孩子正確理解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接納孩子情緒,給孩子哭泣的權利

許多父母把堅強作為一項重要的品質對孩子進行培養,當孩子出現悲傷情緒時,不少家長會本能抗拒,認為哭泣是膽子小、懦弱的表現,孩子應該堅強、勇敢,於是當孩子哭時,常用的口頭禪是 「不哭不哭,誰哭誰就不乖了哦!」「不許哭,就你整天哭哭啼啼的!」「閉上嘴巴,再哭你就出去!」

但是孩子哭是正常情緒表達,是最需要父母的愛和説明的時候,也是父母發現問題和瞭解孩子內心的寶貴機會。如果父母能借助孩子哭泣的時機,用耐心和愛陪著孩子一起接納情緒、處理問題,會使孩子更加依賴信任父母。

所以在生活中,家長不妨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並且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在孩子出現悲傷情緒時拍拍孩子的後背,安撫孩子平靜下來,給予孩子哭泣的權利。

只有家長理解並接受哭泣是孩子們的天性,才會願意蹲下來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只有家長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緒表達,才能確保我們和孩子處於同一個思考維度,孩子才願意把自己哭泣的原因和真實的內心感受告知於我們。

2、有原則地規范孩子行為,給哭泣後的孩子擁抱

允許孩子哭泣,並不意味著對孩子妥協,也不代表要滿足孩子哭泣時的所有要求。在平時親子互動中,家長要有原則的規范孩子行為,不能一味順從,否則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孩子專橫霸道、自私自利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兒子獅獅每天睡覺前都會有半小時的ipad時間,最初獅獅會因為動畫片沒看完,而ipad時間已經結束而嚎啕大哭。在處理這件事時,我首先做的是讓他哭一會兒,當他的情緒稍微平靜下來後,我對他說 :「媽媽理解你想看完動畫片的心請,但是時間已經到了,你可以哭,媽媽會陪著你,你也可以乖乖去睡覺,媽媽會抱著你給你講故事」

兒子聽到後擦掉了眼淚,在我和他一起講故事的環節,他漸漸開心了起來,臨睡前抱著我說:「媽媽比ipad有趣多了」。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哭不會影響父母的愛,但是不遵守規則和不正確的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父母對孩子的哭泣不能太過妥協,要有原則地規范孩子行為,並在哭泣後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收穫平復情緒的力量。

會開心也會哭泣的孩子才是最真實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無條件接納孩子情緒,因為孩子哭泣的時候是最需要我們説明的時候,也是我們瞭解孩子內心的寶貴機會。 敢於直面孩子悲傷和哭泣的家長,才能幫助孩子活出真實而強大的自我!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