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父母在孩子哭鬧時,會用3個方法做好情緒管理,4句話代替別哭了
2021/03/03

記得之前看《爸爸去哪兒》時,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

吃飯時,吳鎮宇的兒子費曼突然說的:「我要回酒店!我要看電視!」吳鎮宇說:「我們已經退房了。」遭到拒絕的費曼直接情緒爆發,開始大哭。

吳鎮宇放下碗筷,抱起費曼開始安撫,等到費曼的情緒稍微平復之後,他親了一下費曼說:

「爸爸愛你。」

如果換做普通家長,在孩子大哭時的反應多半是:

「不許哭!哭什麼哭!」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不能看電視有什麼好哭的?!」

得到這種回饋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情緒是錯誤的,不被認可的,不應該發生的,有的孩子甚至會認為自己是個錯誤。

吳鎮宇打動我的地方是他並沒有訓斥費曼,反而是接納了費曼的情緒,並嘗試跟兒子共情:

「是不習慣嗎?我們一起試著住一晚,爸爸在這呢!。

這種回答讓費曼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爸爸理解了,心理上得到了安慰,情緒也得到了釋放,就會懂得如何處理情緒。

其實很多家長不想讓孩子哭,是因為 認為哭解決不了問題、別人會認為我沒帶好孩子、哭對孩子身體不好,從而拒絕接納孩子大哭的情緒。但大哭是孩子正常的情緒,就像興奮、開心、激動一樣需要表達出來。

尤其是對缺乏自我調控能力的孩子來說, 大哭是他們釋放情緒的唯一發洩口。

允許孩子哭

讓孩子有情緒釋放的權利

孩子的之所以哭鬧,是因為有負面情緒,這個時候勸孩子「別哭了」「別發脾氣」,十有八九是沒用的。

作為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想在公園玩的時候聽到媽媽說要回家了就是會傷心,想穿紅裙子卻發現今天要洗穿不了了,就是會難過。

這些情緒都是孩子最正常、最本能的反應,釋放出來就好了。

想要堵住它就像在海岸邊放上礁石,只能讓浪花更大(情緒更激烈)。

如果一味制止孩子哭, 孩子還會認為爸媽不關心自己,不愛自己。

孩子的情緒長久的得不到正確的釋放,脾氣越來越急,凡事都需要立即滿足,否則就大發脾氣。

面對孩子的哭鬧,要認同孩子的負面情緒,只有經歷負面情緒,孩子才能學會情緒管理,這就好比只有跳到水裡才能學會游泳。

還給孩子哭泣的權利,真的很重要。

當孩子大哭時,父母該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

孩子是脆弱的個體,需要父母多加關懷,給予足夠的耐心與關愛,因此當孩子大哭的時候, 父母不要用強制性語言制止孩子哭泣,比起「不許哭」,父母說這4句話更能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

1. 媽媽知道你難過,想哭就哭吧

一個人悲傷哭泣的時候,最希望的是有人能懂自己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孩子亦是如此,他們如果哭泣的時候,肯定是希望獲得父母的理解與關心, 而父母的一句「懂得」,這種同理心迅速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起到了安撫的作用。

想哭就哭,可以讓孩子的情感得到完全地釋放與宣洩,孩子大哭一場之後,便好了,如果讓孩子「不許哭」,壓抑情感,很可能讓孩子患上了情感障礙,使得孩子不願意與人交往,從而封閉自己。

2. 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哭嗎?

每個人都有傾訴欲,通過詢問孩子哭泣的原因,可以讓孩子向父母傾訴自己的感受, 同時可以説明孩子正確地認識情緒,瞭解到情緒是怎麼一回事。

孩子在媽媽的提問之下,也能慢慢地認識到自己的情緒, 懂得自己哭泣的原因,更好地瞭解到自己,傾訴結束之後,孩子的情緒也能夠漸漸地得到平復。

3. 媽媽能夠理解你

當媽媽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媽媽與自己是站在統一戰線的。 媽媽的包容性與支持,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愛,對此,孩子更能聽得進去媽媽的話,使得情緒得到平復。

4. 讓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哭泣的話,可能是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情感受挫而哭泣,這個時候,父母與孩子溝通之後,了 解孩子哭泣背後的真實原因,然後跟孩子一起想解決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重塑自信心。

孩子大哭時,比起「不許哭」,父母用3個方法做好情緒管理更有效

01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大哭是一種正常發生的情緒,想要正確停止孩子大哭,首先要允許孩子哭,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接納孩子表達情緒,孩子會 認為父母可以理解自己的悲傷情緒,分擔了一部分情緒。

這時再對孩子進行安撫,告訴他你的感受,讓孩子明白大哭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有助於孩子正確對待大哭、學會正確處理情緒。

02誘導式提問,說出孩子的情緒

在孩子大哭時,多數父母都會下意識問: 「你為什麼哭?」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籠統的問題,孩子的情緒發生可能是很多種,這種需要一定邏輯性、詞彙量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問題,對孩子來說很難。

所以,家長問了這句話之後,你會發現孩子哭得更厲害了。

這時我們可以用誘導式提問詢問孩子的情緒,對孩子來說就輕鬆多了。比如:

這樣既可以瞭解孩子為什麼生氣,又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察覺到我的情緒,情緒自然就消散了不少。

03讓孩子理解情緒,父母做好情緒管理老師

對孩子來說,描述情緒本身就不是件簡單的事,更何況這個階段的孩子還 沒有清晰的情緒認知,他們甚至描述不出自己的情緒。因此父母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老師,教會孩子分辨各種情緒的同時,教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Wendy媽有話說:

在日常的認知裡面,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哭代表著軟弱,一般面對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會制止孩子哭泣, 這樣子反而會使得孩子的情感受到壓抑,不利於身心發展,因此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哭泣,並合理引導。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