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成為「拆家大魔王」?父母別犯愁,其實你的孩子是在悄悄變聰明
2021/03/25

家有個兩歲的娃是什麼體驗?房間永遠沒有整潔過,玩具扔一地,剛收拾好了,孩子就翻亂。很多家長以為熬過了兩歲就好了,萬萬沒想到,3歲以後孩子更加變本加厲了!家長們這才知道,還有「恐怖的三歲」、「忍無可忍的四歲」這樣的說法。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2-7歲孩子的心理發展,屬於智力發展的前運算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不僅僅進行感覺運動方面的活動,也開始進行想像活動。這個年齡段仍然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很多破壞行為,實際上是在鍛煉大腦,這恰恰說明孩子在悄悄變聰明。

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過度責駡孩子,也許這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就是未來的「小天才」呢?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有以下這幾種表現:

1、喜歡扔東西

孩子喜歡把手裡所有的物品都扔到地上,桌子上的、床上的、書架上、袋子裡的,只要手能觸及到的地方,他都會發起攻擊。前一秒剛把書桌收拾好,下一秒混世魔王機會把書全部翻出來扔到地上。

他們還熱衷於把玩具塞到各種縫隙裡,他還會把一些東西塞到床縫裡,眼睜睜看著落到床底下。

也會特意把東西塞到床底下、沙發底下,很有成就感的樣子。

剛買的新玩具還不到一天,就被孩子摔得稀巴爛。孩子扔東西的壞習慣令每個家長都傷透了腦筋,但是這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孩子在扔的過程中可以感受空間的變化,聽不同高低、不同材質物品落地的聲音,都是在發展空間知覺。

空間知覺能力是對物體的形狀、大小、遠近、方位等空間特性獲得感知的能力,對孩子的感受方位、距離變化有很大幫助。如果缺少空間知覺能力,孩子上學後可能把6和9寫反、不認識方位、將來幾何難掌握。

3歲左右的孩子就是靠扔東西來鍛煉空間知覺能力,在扔東西的過程中,還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他會通過觀察、觸摸、實踐等方式思考空間關係,開啟創造[性.行.為]。

所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父母不要阻止孩子亂扔東西的行為,試著教孩子一起收拾,還能培養他良好的生活習慣。

2、喜歡拆東西

拼好的積木、玩具小車、拼圖,到了孩子手裡都會被拆的七零八落,父母這時候就很頭大了,為什麼孩子這麼喜歡搞破壞?

拆東西雖然是在破壞,但也不是壞行為。孩子拆東西的過程,就是在動手、動腦、動眼,研究事物的變化,是一種學習、探索的表現。

他們的小腦瓜裡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小汽車會動、積木怎麼搭成一個房子或城堡、拼圖是怎麼一塊塊拼起來的。《3歲對了,一輩子都對了》一書中提到,孩子拆壞東西遠遠沒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

對於孩子拆東西的行為,我們要多一點理解和支援,只要不是危險物品,比如插座、電器等等,我們都不要有過多的限制。

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隨意拆卸的玩具,比如簡單積木、電動積木、帶螺母的積木、拼圖等等。讓他隨意拼、隨意拆,滿足他的求知欲。

3、喜歡亂塗亂畫

一位元朋友發了一個她女兒的視訊,視訊裡小女孩拿彩筆把自己的臉全部塗成了藍色,嘴裡喊著「我是藍精靈!」不僅如此,家裡的牆上、沙發上、桌面上也全是藍色顏料,把朋友折磨的身心俱疲。

孩子這一令人頭疼的行為,讓跟在他們屁股後面收拾殘局的家長抓狂。其實,孩子卻是在動手動腦發揮想像力,看似毫無意義的線條,實際上都是他想表達的東西,只是能力有限,還不能表達得很好。

中國大腦潛能開發專家姬廣亮,小時候學習成績優異,但卻有一個讓所有家長都不理解的行為:四處亂寫亂畫。

當有人問起他學習成績好的訣竅,他說 是把看起來枯燥的知識,畫成塗鴉,在大腦裡想像成好玩的故事罷了!」原來他這種學習方法,非常接近開發「最強大腦」的方式。

4、喜歡幫倒忙,給家長搗亂

《伯克畢生心理學》中提到,3-6歲的孩子面對的主要心理挑戰是:主動性對內疚感的衝突。

3歲的孩子喜歡玩假裝遊戲,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想學著大人一樣做事情。但是因為能力不夠,常常把事情搞砸,不僅幫不上幫忙,還經常讓家長更加手忙腳亂。

家長這個時候都喜歡阻止、訓斥孩子。孩子喜歡嘗試新事物,如果我們總是禁止他、阻止他,他就會產生內疚感,以後就會出現畏難情緒,不敢去嘗試,這就會失去很多探索和獨立成長的機會。

對於孩子幫倒忙的行為,家長不如想開一點,教會他一些技能,幫助他去實現一些想法,鍛煉了獨立能力,還滿足了他的求知欲。

孩子的一些破壞行為,其實是他們學著探索世界的過程,家長在保護孩子安全的同時,不妨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多給孩子提供一點條件,他們也許發展的會更好!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