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睡前不要吼孩子,換個方式,也許能讓睡前時光,變成難得可貴的親子時光
2021/02/23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聰明健康的人,但有孩子的才會知道,想要教育出一位優秀的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孩子的健康來自于父母的精心照顧,孩子的智慧來自于父母的認真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所作所為會給孩子們帶來很大的影響。

著名教育家蜜雪兒博芭曾說過,在一天之中,最適合陪伴孩子的時間段就是晚上睡覺前,在晚上睡覺前陪孩子互動,能夠很好地提高父母、孩子之間的親密度。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指南指出,孩子比成人需要更多的睡眠,而健康睡眠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穩定的「睡眠常規」。

也就是說,孩子身體、心靈都需要放鬆,轉換到睡前的最佳狀態,否則就會影響睡眠品質。

睡前是一個人內心最安靜的時候,溫暖和刺激都是加倍存在的。

而睡前的「戰爭」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會讓孩子帶著不穩定的情緒入睡,把痛苦沉澱在內心深處。

一、 情緒會定格,影響性格形成

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睡覺前,孩子如果受到刺激,大腦會提高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的水準,明顯地提升個體所感受到的壓力,使人變得情緒不穩定、易怒、易激惹。

入睡後,大腦的思維還在繼續,孩子會做噩夢,甚至夢遊。

也就是說睡前的情緒,會被「刻」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也許他第二天已經忘記,但他心靈受到的每一次暴擊,都可能會成為他性格的一部分。

二、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被打罵之後,孩子會哭會害怕,他們在怕什麼?

他們最怕的是,自己全身心無條件信賴的父母,對自己的愛卻是「有條件的」,而自己的「不乖」喪失了爸爸媽媽的愛。

加上睡前人的情緒放大,很容易讓孩子遇事消極,不自信。心中的愛不篤定,嚴重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形成。

三、破壞親子的親密感

很多孩子睡覺前,都會磨著爸爸媽媽講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或者不斷地提出別的要求,把爸爸媽媽折磨得疲憊不堪,甚至明明已經困了還想繼續玩。

這時,我們做家長的不要著急,也不要對孩子失去耐心。

他們只是享受那個時間段的親子時光,那個媽媽很溫柔,爸爸終於放下工作,只屬於自己的時光。

這個時候如果爸爸媽媽的態度是尖銳的,那真的會刺傷孩子,也破壞親子間的親密感。

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現,比起華麗的大餐或偶爾一次的旅行,爸媽做的一碗面、睡前講的一個小故事,更能觸動孩子的心,讓他們念念不忘。

如果家長能放鬆心情,順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巧妙地利用這睡前一小時,做以下幾件事,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01

和孩子交換秘密

我們做家長的,總是會在孩子長大,到了青春期時,開始感歎,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不願意跟父母交流了。

其實親子之間的交流習慣,應該從小就養成。

父母與孩子可以通過交換秘密的方式,到達彼此的內心,也讓孩子知道,家人是可以完全信任的。

和孩子交流心聲,交換秘密,是親子間最好的交流,也能讓我們更好地獲取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睡前的時光,就是打開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橋樑。

02

和孩子分享彼此白天的收穫

睡覺之前,寶媽如果能夠花三五分鐘和孩子分享彼此白天的收穫,這對孩子來說影響也是很大的。這一點也可以算是孩子對自己一天的一個簡短總結,每天堅持做到這一點,一段時間後,媽媽們會發現孩子的進步是非常大的。

要做到這一點,建議寶媽們貴在堅持,一天兩天對很多寶媽來說不是什麼難事,可真要堅持下去就不那麼容易了。此外,寶媽們也要有耐心,如果某一天孩子的分享,讓你不那麼滿意,也不能暴躁、亂發脾氣。如果孩子做的不好,這時候媽媽們可以適當地引導,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才會更有利。

03

睡前堅持給孩子講故事

通常吃過晚飯後,已經六七點了。睡覺又太早,不如陪著孩子一起閱讀,時間維持在15-30分鐘。閱讀既可以讓孩子不再專注于手機、電視,也可以讓孩子接觸到更多新鮮的事物。

睡前講故事的時間也是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睡前講故事能加深媽媽與寶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從而使寶寶產生一種安全感,這對寶寶感情的發展非常重要。也是高情商的必備條件之一。可以通過故事中的形象啟發和誘導寶寶,説明寶寶改正缺點,達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Wendy媽有話說:

對於孩子的陪伴,不一定是很多很多時間,也可以是在有效的時間內,做高品質的陪伴!

每天都有那麼一小時的時光,我們把自己交給孩子,也讓孩子把心交給我們,是一種親子關係的昇華。

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即使不能24小時的陪伴,也能抓住談心時間,走向孩子內心。

為孩子排憂解難,他們將會一天比一天優秀,帶來意外的驚喜!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