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狠話,很多時候反映了不被看見的委屈,你讀懂了嗎
2021/02/23

以前看趙薇演的《虎媽貓爸》,女兒不滿媽媽專制,怒吼:「我不愛媽媽了!壞媽媽!」,趙薇一雙大眼滿滿都是震驚、難過、委屈……看的人唏噓心疼。

沒想到,這麼快就輪到我身上——我三歲的女兒,奶聲奶氣卻無比堅決地喊:

「媽媽,我不喜歡你了!」

「我不想和你再說話了!」

每個媽媽,一路經歷了10月懷胎的骨肉相連,哺乳期孩子百分之百的依賴,產假結束上班的時候,雖然心疼孩子哭著喊著不讓媽媽離開,但也是滿滿的存在感。

突然被小朋友一聲怒吼:我討厭媽媽!

想必對每位元母親來說,多少都會有點心碎的感覺。

01

心理學上有一個「冰山理論」,孩子被我們看見的行為表現,其實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冰山,才是孩子行為背後真實的原因。

那麼,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的反話時,又究竟想告訴父母什麼呢?

渴望父母多陪陪自己

回顧這兩個月,接了一份線上工作的我,需要隨時看手機,根本顧不上果果。

多少次,果果說:「媽媽,您別看手機了好嗎?」我嘴裡說好好,眼睛卻仍然盯著手機。

有時,她催急了,我心裡就煩:「你不會自己玩嗎?沒看媽媽多忙?」

有時,說好陪她玩,可是玩不過兩分鐘,又掏出手機回消息。

果果因此大哭吵鬧,我卻覺得:你怎麼還不如小時候懂事!不會自己玩了!天天吵得我煩了!

如今想起來,心疼不已。

張德芬說: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達,父母表面上再怎麼說、怎麼做,都不如他們在能量層面、心理層面感受到的東西來得有說服力。

儘管我仍然每天和她在一起,時不時會說:「媽媽愛你喜歡你。」

可她的感受完全不同:

如果媽媽喜歡我,為什麼寧願看手機也不陪我?為什麼嫌我煩?為什麼不想和我在一起?

小小的孩子敏感地察覺情感,卻無法準確表達,才會喊出反話:「我不喜歡你!」

渴望被父母用心傾聽

武志紅講過一個心理諮詢案例。

來訪者已經30歲了,卻無論在什麼場合,都非常緊張自卑,他總覺得別人都對他說話不感興趣。

武志紅懷疑他和媽媽的關係存在很大問題。可是他卻每天回家都會跟媽媽聊天,看起來關係很好。

直到他問:聊了那麼多,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美好回憶嗎?能不能說一兩個?

來訪者被戳痛了,他想不起一個。

原來,30年如一日,永遠是,他看著媽媽說話,而媽媽給他一個側臉,她的臉永遠是正對著前方。

媽媽在聽,也有回應,但從來都是心不在焉。

這讓他時刻懷疑,是不是他講的事情沒意思,媽媽不喜歡,甚至,媽媽根本就不愛他。

心理學家大衛·埃爾金德說: 「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這兩個原因的背後, 都透漏著孩子內心對被愛的需要與安全感的缺乏。

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孩子從2歲開始,逐漸具有清晰的意識,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時會不喜歡父母的指令和要求。

小一些的孩子,會單純因為父母提出的要求,而可能喊出「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話,但事實上,他不是不喜歡父母,只是不喜歡父母的指令。

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時候,會因為父母提出要求時的態度,而有所不同。

當我心裡被各種事情充滿時,看到果果也只有很多嚴苛的要求:「快點起床!」「好好吃飯!」「馬上刷牙!」「趕緊睡覺!」

這樣的指令,會讓已經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更反感。

同時,一方面,孩子真的不想做一些事或做不到,另一方面,又害怕父母因此不喜歡自己,內心仍然渴望被父母喜歡。

各種糾結最終就以「我不喜歡你!」這句話呈現出來。

02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接納孩子的情緒

《遊戲力》中說:作為大人,要學會翻譯孩子的語言,看到行為背後的情緒和需要。

如果是孩子在通過這樣的語言來發洩情緒,那麼家長要做的是接納與描述孩子的情緒,比如:「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

,「我看到了你很憤怒」,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被看到了,而不是回應孩子說的話本身。

嘗試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

其實,面對孩子的詛咒語言,父母要有個良好的心態,除了上面說的冷處理,家長其實也可以嘗試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

比如說,孩子有時候不順心的時候,會說「臭媽媽」,這時媽媽可以回他一句「不是臭媽媽,是香媽媽,就像你一樣香。」這樣,就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的模仿能力也會帶他去重複新的、良好的話語。

適當的給予小懲罰

接納孩子的情緒也是有條件的,有范圍的,如果孩子屢教不改,家長不妨給孩子一點小懲罰。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的最佳管教期是0-6歲,越小教育,效果越好。

所以,對於孩子屢教不改的「壞」習慣,家長的適當批評或是小懲罰都是非常必要的。

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孩子天生不會說髒話和狠話,但學習和模仿的能力都很強,所以他們一定是通過別的「管道」,聽到了這些話,才進行模仿。

比如,有一些打鬥動畫片,就總說一些狠話,諸如「你今天完蛋了」、「我要消滅你」或者是「你這個蠢傢伙,死到臨頭了」……

有這樣的動畫片的「薰陶」,寶貝還愁不會說這些狠話嗎?

另外,如果是有些成人說話不避諱孩子,遇見這種情況,你可以善意提醒別人,在孩子面前注意一下措詞。

Wendy媽有話說: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時,爸爸媽媽不用為此受傷,也不要覺得挫敗。

其實,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一種渴望被理解的信號。

木村久一說:「家長要善於細心地觀察孩子,從孩子的一舉一動和隻言片語中去發現孩子的需要。」

父母用心瞭解孩子反話背後的原因,讀懂孩子真正想說的話,明白孩子的成長規律,平和面對孩子,智慧引導孩子。

你永遠會是孩子最喜歡的爸爸/媽媽,孩子也會在愛與關懷中健康成長。

發現了孩子學習「詛咒」的源頭,就可以隔絕和切斷,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漸漸地,這些話語也就會被孩子忘記。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