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局局長的演講火了:你慘的不是累著自己,而是慣壞孩子
2021/03/25

一位新上任的教育局局長的演講最近火了,和其他滿是名言警句,名人典故的演講不同,這位教育局局長的講話非常「接地氣」,他全程講述的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發人深思的教育觀念。

在演講中,他不談考試、不談分數、不問升學率,卻告訴大家: 「教育就是要管小事。」他的演講幽默風趣,但卻振聾發聵,讓每一個在聽的家長都渾身一個激靈。

聽完他的演講之後,我才恍然大悟,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裡,其實隱藏著孩子的未來。

1、讓孩子學會做家務

魏書生在演講中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家務」,他說:「本人當局長,不看分數,從明天開始大家回去落實,盤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務勞動。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一分鐘也要做,做半個小時那就更好。」

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發現:那些能夠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喜歡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而犯罪率卻是1:10。喜歡做家務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心理患病率也更低,離婚率也會更低。

也就是說,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家庭幸福指數。

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學業繁重,學習就很辛苦了,家務活就全部讓父母包辦了,甚至小到孩子收拾書包、穿衣服這種本來就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都親力親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

讓孩子做家務,不是單純地「幹活」,而是為了培養他從小自力更生,讓他學會最基本生存技能,懂得承擔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

魏書生認為: 「一個人的頭等大事,就是承擔家庭責任。」愛父母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學會幫助父母承擔生活上的瑣碎事物,真正理解父母的辛苦。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家務活都不會做的孩子能有什麼大的成就和本事呢?

2、把選擇權還給孩子

曾有人調侃魏書生「太不負責任」

,因為面對兒子,他好像「什麼都不管」。

兒子念高中,選文科選理科,兒子不問他就不管;兒子大學聯考考大學,考什麼學校,念什麼專業,兒子不問他也不管;兒子研究生畢業,要參加工作,依舊不問他還是不管。

魏書生堅信,孩子沒有詢問他的事,就是孩子自己有能力去解決,自己管自己。這種充分信任孩子的能力,同時給予孩子最大的放手,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智慧!

在《奇葩說》中有一期節目,有一位學霸在清華讀完了法律本科,又讀完金融碩士,最後讀完新聞傳播博士。但是他上節目來卻問了一個問題:我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這個問題直接激怒了高曉松:你都讀到博士了,你來問我該找什麼工作,你不覺得愧對清華十多年對你的教育嗎?

這是一個從小被父母安排的妥妥帖帖,父母幫助鋪好一切道路的孩子,他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學歷很高,走上社會以後依舊感到迷茫,漫無目的。這樣的孩子,連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沒有,談何成功?

對孩子學會放手,才是最有成長性的愛。

3、讓孩子學會感恩

校園裡經常有這樣一幕:年輕的兒子兩手空空、趾高氣昂踏著大步往前走,可身後上了年紀的父親,卻扛著沉重的行李往前走。

對此,他說了一句話:「 你最悲慘的不是累著自己,而是慣出了逆子。」孩子從小不懂得心疼你,長大後怎麼可能心疼更多的人呢?

梁曉聲先生在書中曾寫到:「愛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

教會孩子學會感恩,是非常重要的,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愛他人,愛這個世界呢?

教育孩子就是一場修行,做父母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留下多少錢財,而是要引導他擁有健全的人格,培養他獨立的意識,懂得做人的道理。希望每位父母都能認真思考教育的真正含義,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