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多不如愛的對,父母「過度」的愛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讓孩子深受其害
2021/03/23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現在的孩子生活也是越來越幸福,每位父母都樂於把自己的愛毫無保留的加在孩子身上,這就導致了溺愛過度,把孩子寵成了「小皇帝」和「小公主」。

過度的愛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會讓孩子深受其害。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對孩子溺愛過度呢?這裡有一個自測方法: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是否還在經常幫著孩子去做?

比如穿衣服、洗內衣褲、收拾書包...這些生活上的小事孩子明明可以獨立完成,父母卻總喜歡替孩子包辦了一切,時間久了孩子也變得理所當然的接受,不懂得感激。

2、這一整天,孩子對家庭有沒有做出貢獻?

比如幫父母掃地、收拾自己的房間、給父母倒水、倒垃圾......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對於家庭來說,也是孩子小小的貢獻。

3、孩子有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問題時,向我們請求幫助,他們是認為這是我們理所應當的,還是心懷感激之情?

這三個問題自測完畢後,相信很多父母心裡已經有了答案,過度的溺愛,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寵溺是萬惡之源。」

被過度溺愛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他的眼中、心裡只有他自己。他們缺乏合作精神,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更多的問題暴露出來。

1、青春期叛逆

在孩子小的時候,有的父母任勞任怨、竭盡所能為孩子提供一切服務,水端到跟前,水果切成塊,衣服洗好疊好還得在睡前幫他們搭配好……

這些父母總抱有幻想,認為當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學會了獨立,但是父母從小幫孩子包辦好了一切,孩子從小連獨立意識都沒有,長大了何談獨立呢?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有許多青春期的失敗者在小時候都是被寵壞的孩子。」被溺愛過度的孩子,抗挫折能力都很差。

社會新聞上,總能看到孩子在學校裡因為老師的幾句批評嘲諷、一次考試失利、和同學的爭執……就放棄自己生命的真實案例。

2、工作受挫

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到:「容易產生特別困難的三類兒童:第一是身體有缺陷的兒童, 第二是被寵壞的兒童,第三是受到忽視的兒童。」

孩子從小就是在溫室中長大的花朵,當他們步入社會,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殘酷和寒冷時,他們就會認為是父母和生活欺騙了他們,是生活導致了他們的失敗。

在職場中,他們會認為同事對自己幫助是理所當然,當同事拒絕了他時,這樣的孩子心裡就會不平衡,甚至產生怨念和恨意,但其實,幫助你並不是他人的義務。

被寵壞的孩子一直以為只要自己開口提出要求,這個世界就會為了他讓步,迎合他的需要。他們選擇哪個行業、職業都會覺得不盡如人意,當遇到難題的時候就會怨同事、怨客戶、怨領導、怨天怨地。

3、婚姻失敗

婚姻關係需要兩個人共同來經營,而溺愛過度的孩子總會從伴侶的身上挑毛病,找錯誤「為什麼要讓我先改變?為什麼他不能來迎合我?憑什麼我要先示好?」

在婚姻中他們從來不會考慮對方的需求,更在意自己能從婚姻中得到怎樣的快樂和益處,卻很少考慮如何讓伴侶的生活更愜意輕鬆。

和這種人一起生活,相信誰也不能忍受吧。

如何糾正溺愛孩子的壞習慣呢?

1、學會幫助孩子擴展社會興趣

孩子與父母的相處,奠定了孩子在外面的發展情況。如果我們愛孩子,就要學會多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將孩子的興趣點從自己和父母身上,轉移到他人身上。

鼓勵孩子多去交友,幫助孩子和鄰居、同學、老師等建立友好的關係。引領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讓孩子將興趣擴展到更廣的范圍,小到與他人的關係、自己的未來,大到人類的發展。

2、教孩子學會合作

學會合作是一項非常非常必要的技能。

人在社會上想要立足,單靠自己是絕對不可能的,人類之所以發展到現在,最關鍵的能力之一便是:合作能力。

從最開始的遠古社會,人類就通過群居合作的方式,保護群體的安全,狩獵,繁衍。到了現代社會,合作更是一個人成功的首要條件。

阿德勒說:「教孩子合作就像教他們地理課一樣,因為它是一種真理,真理必然是可以傳授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嘗試和孩子建立合作關係,和孩子一起完成某一件事,這件事需要兩個人一起努力。

次數多了,孩子的合作意識就能的到激發。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能力不夠,做得不夠好,當你習慣性想要插手孩子的日常事務時,不妨想一想上面的三個惡劣後果,在心裡告誡自己:不要越俎代庖,孩子能夠自己做好。

如果孩子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時,父母就要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無論做得好與不好,都要給出孩子鼓勵和肯定。

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唯獨溺愛最不可取,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發展,就要學會適當的放手,相信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孩子在將來會受益匪淺。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