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父母教育孩子時,都會忍住不做這「3件事」,孩子更自律,更加有出息
2021/04/02

小澤的媽媽總是和我抱怨,小澤在家很少主動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比如放學回家不洗手,寫作業磨蹭拖拉,早上絕對不會按時起床,哪怕媽媽給他訂了三個鬧鐘,都沒辦法讓他從床上起來......

小澤這種缺乏自律的行為讓媽媽非常頭疼,很簡單的事,離開了媽媽的監督,他都不能做好。媽媽對他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可以獨立做事,並且主動積極去完成,不要拖拉就好。

為何孩子沒有養成自律的品質呢?多半是這三個原因

1、父母沒有做到延遲滿足

一味的寵溺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懶惰」。孩子不自律的最大原因,就是孩子知道父母會在身後,會毫無底線地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沒有做到「先吃苦」,就直接享受了生活中的各種樂趣,孩子自然很難有耐心地做好某些事。

2、父母習慣性催促

孩子畢竟還小,做起事來速度比較慢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有些父母不僅要求孩子做好,而且還需要快速完成,他們不停的在孩子的身後催促他,讓他加快速度去完成某些事。

為了不讓父母失望,他們只能快馬加鞭地完成,連基本的耐心也被消耗光了。後來,孩子離開了父母的催促,就忘記了做事需要主動。

3、父母管得太多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習慣性替他們善後。但凡父母覺得有危險的事情,都會替孩子做好決定,雖然完美地規避了風險,但是也鍛煉和成長的機會。孩子的成長中,若是父母插手的太多,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孩子的成才。試想一下,凡事都有父母代勞,孩子只需要做個聽話的「木偶」變好,完全就沒有自律的必要。

教育路上,父母做好三件事,激發出孩子的自律好品質

1、懂得放手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什麼都做不好,於是就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事物。這樣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思考和生活的能力,離開父母,他們就失去了自理能力。

如果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家長一定不要插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去做吧。這樣孩子才會去思考、學習、動手,長大後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

2、引導孩子

過於依賴父母,孩子的內心承受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會變差。這個時候,父母也要注意心理和情緒的引導,可以慢慢的教孩子做事情。

因為在剛開始孩子的內心會感到十分迷茫,很多事情無從下手,也難以適從。

3、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當孩子犯錯時,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對孩子發火。

每個自律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鼓勵和肯定中長大的,父母的誇讚和肯定,會給他們莫大的勇氣和信心。

很多時候,只要孩子在心理上得到了滿足,他們就會很自覺地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每個孩子都是可塑之才,關鍵就在於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多給孩子一點耐心,適當的放手,孩子才能變得更加自律,更有自信。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