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入睡難、容易醒,極度粘人,恭喜你,你獲得了一個高需求寶寶
2021/01/22

毛毛出生一個月後,特別難照顧,他吃奶的次數比其他孩子多,每天晚上醒過來的次數也遠遠超過其他寶寶,有時候是6~8次,有時候是十幾次,害得媽媽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可以說,毛毛每天晚上都是媽媽跟奶奶抱著入睡的,沒有一次放下睡能成功的。每次等他想睡了放在小床上,但毛毛剛碰到床就會醒過來,又開始哭,抱在懷裡就馬上閉眼睡覺。而且哭的時候,無論媽媽跟奶奶怎麼哄也沒用,兩人都非常的累。

等毛毛慢慢長大了,變得很敏感,黏人又怕生,性格比較脆弱。這些都讓媽媽焦頭爛額,有時候都感覺要崩潰了。為啥其他人的寶寶那麼好帶,自己的寶寶卻如此難養?

其實原因不是別的,不是媽媽的養育方法有問題,只不過是媽媽剛好遇到了毛毛這種「高需求」的寶寶。

什麼是「高需求寶寶」呢?這是著名的育兒專家西爾斯醫生發明的一個詞。西爾斯醫生的第四個寶寶就是這樣的孩子,用西爾斯醫生的話說:這個孩子唯一不變的地方就是她每天都在變,今天還起作用的方法到了明天就沒用了。

可是,夫婦不希望用「難帶」、「愛哭鬧」這樣的負面標籤去貼在孩子身上,因為這會暗示給他們和寶寶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的、失敗的,所以他們用了「高需求寶寶」來描述這種孩子的特質。

但是家長們也不要煩惱,如果你的家裡有個「高需求寶寶」,這說明你是幸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兒童心理學家對上百萬「高需求寶寶」進行跟蹤調查後得出的結論,當寶寶成長為青少年至成人的階段,「高需求寶寶」甚至更加地富有活力,充滿激情。他會有自己的主見、堅持自我,富有洞察力,有同情心,善於與人交往。

高需求寶寶的簡要特徵

○情感強烈,哭得很響亮,笑起來格外帶勁,要求得不到滿足時,脾氣也格外大。

○超級好動,不喜歡受到限制。

○「沒完沒了地要求抱」

○頻繁餵奶。在媽媽能承受的范圍內,寶寶需要多勤,你就要喂多勤。一天可能要喂二十次。

○苛求多多。高需求寶寶提要求時會格外響亮,對人十分苛求。

○經常醒來。高需求寶寶抗拒入眠。

○無法滿足。有時你使出渾身解數,寶寶仍然不買帳。

○不可預料。昨天管用的方法今天很可能就不管用了。

○超級敏感。高需求寶寶需要一個安全、熟悉的環境,一旦被擾亂,立即會抗議。

如何面對高需求寶寶

1、 及時處理寶寶的情緒

對於新手媽媽們來說,面對一個高需求寶寶確實充滿了挑戰。在面對孩子的哭鬧時,多半手忙腳亂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索性不管他,任由孩子哭上一陣再說,這種處理方式其實是不可取的。

如果你的寶寶是高需求寶寶,他會哭到你「懷疑人生」,因此放任不管絕對不是上策。要學會分辨寶寶哭聲中傳遞出來的資訊。如果是大哭不止,一定要立刻抱起查看,看孩子是不是有哪裡不適。

如果是小聲的哼哼唧唧,我們也要尋找出原因,或許是渴了、餓了、尿了?確定孩子沒有在不適的環境下以後,抱起孩子給予安慰。可以拍一拍他,或者溫柔的和孩子說話,這樣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也能感受到來自媽媽的愛。

2、不要用成人思維面對孩子的情緒

高需求的寶寶對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非常執著,一旦被打斷或者沒有達到目的就會哭鬧不止。此時父母要清楚孩子的需求,充分的瞭解孩子,體會孩子的內心需要,這樣才能夠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果一味的用成人思維判斷孩子的需求,很難與孩子達成一致,最終會演變為大人的崩潰和孩子的暴躁。

3、學會接受、欣賞高需求寶寶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會逐漸的瞭解自己的寶寶,並學會觀察寶寶的反應,究竟是要吃飯、玩耍還是宣洩不滿。

想要充分瞭解孩子,家長不可偷懶,不能將就。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加重敏感度,形成惡性循環。

既然我們幸運的遇到了高需求寶寶,就要對他們充滿期待,相信在未來他們會成長為更加優秀的人。要呵護他們的敏感,不要在童年時期過分壓抑孩子的表達欲望。

有的家長圖自己省心,就忽視孩子的各種需求,「致力於」把孩子變成「天使寶寶」,然而壓抑天性的做法絕不可取。在圖自己清淨的同時, 父母磨滅了孩子的天性,使孩子變成流水線裡出來的產品,沒有個性沒有自我,只有隨波逐流的「順從」。

4、給予充分的關注和愛,等待孩子厚積薄發

父母不僅要及時對孩子的需求給予回饋,更要有針對性的回饋,而不是敷衍。

如果不能夠正確的回應孩子的需求,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因此家長應全身心地投入,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注。比如現在個個家長都是「低頭族」、「手機控」,離開手機一會都受不了,孩子怎麼能感受到你的關注呢?

在語言能力還沒發育完全時,孩子只有通過哭鬧來表示不滿。因此,父母要給自己立規矩,只要是陪伴孩子就要高品質的陪伴,心無旁騖,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敏感的高需求寶寶會反復確認別人對自己的愛,他們時刻都需要安全感,只有父母遵循這一規律,才能夠收穫到一個陽光、積極的孩子。

Wendy媽有話說:

我們不要整天想著怎麼讓孩子像「別人家孩子那樣」,事實上你只是和我一樣「葉公好龍」。

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瞭解孩子,接納孩子,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給他最適合的管教方式。

無論淘孩子還是乖孩子,養起來都有講究,有熱情羡慕「別人家孩子」,還不如靜下心來,嘗試弄懂一下自己家孩子吧。

高需求不是放任和縱容壞毛病的藉口,該修理還是要修理,只不過修理起來比普通的孩子更加費事罷了。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