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樂!好習慣是自律的開始
2020/12/12

一個好的習慣需要培養嗎?需要的。

知乎上有個問題:「什麼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沒有?」

諸多高贊回答中,都提到了一個詞:自律。自律算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難以堅持的好習慣。很多人輸給了懶惰拖遝,在明日複明日的消耗中一生無所作為。

01

每當談起孩子自律的問題,很多家長都非常苦惱。

不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都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管不住自己,迷戀網路和手機遊戲,學習上很被動。

家長們埋怨孩子不自覺,苦口婆心給孩子講道理、施壓,要不就是哄著孩子好好學習,給他買這買那,然而收效甚微。

大多數家長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就是他不想學習。其實, 真相可能是孩子缺少「自律的能力」: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體會到自律帶來的愉悅感,時間長了,就習慣了懶散、拖延。

許多家庭裡,孩子從小就是無拘無束地長大,隨心所欲,父母不怎麼管教,覺得小孩子皮一點、懶一點、沒規矩一點,沒問題,長大了就懂事了。

可是等孩子大了,發現很多壞習慣已經很頑固,這時再想糾正他,給他講規矩,就得花費更大的精力,甚至難以改變。

不要指望孩子隨著成長自然就懂得自律。一個孩子將來的行為自律,依賴于家長最開始對他的管教和監督,也就是他律。

從小培養好習慣,才是孩子將來自律優秀的關鍵。

02

培養孩子的自律,幾歲是關鍵?

在談論年齡前,我們先看看目標。

如果要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就得先明白自律的一條原則: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樂。

那在生命的前三年,肯定不是合適的時機。

因為0-3歲,孩子需要父母傾注大量的愛。

而且這個時候,你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們需要的愛都沒有滿足,你告訴他要去先承受痛苦?

只是注意別打著愛的旗號去溺愛孩子,養成壞習慣。

愛與規矩並不衝突。

而到了3-6歲的時候,是孩子規則意識和早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管理開始萌芽。

他們會開始表現出強烈地證明自己能力的意願。

而且開始在遊戲中制定規則,並且樂於接受管束,不像兩歲時那樣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各種能力都開始發展了起來。

可以理解你的指令,並且能順暢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從3歲開始,父母就可以著手培養孩子的自律。

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要到10歲才能真正形成自律,內化成自己的習慣。

而能做到自律的孩子,在學習上的習慣和效率都會高很多。

03

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對將來他自律的形成幫助很大:

▍做事保持專注

專注力對一個人學習、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多學習不好的孩子,表現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

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過程中總是開小差、東玩玩、西摸摸。

小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時間短,做事容易三分鐘熱度,玩個玩具,玩一會就跑去做別的事情了。

因此,從小訓練孩子專注的能力很關鍵。

首先,家長應該注意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在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隨便干擾和打斷他,讓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其次,保持環境的簡單、安靜、有序,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經常是嘈雜紛亂的,必然不利於孩子專注。

再次,不要一次給孩子準備過多的玩具和書本,這樣孩子會眼花繚亂。

讓孩子可以在較長時間內集中在一兩項玩具或活動中,玩了一段時間再換新的。

最後,家長陪伴孩子玩耍、互動的過程中要專心,不要三心二意、邊玩手機邊帶孩子。

家長的專注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良好的閱讀習慣

加拿大作家阿爾維托·曼古埃爾在他的名著《閱讀史》中寫道:

閱讀,是一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堅持的習慣。

通過閱讀,我們能夠更好地見識天地、認識自己、體會人生。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越早越好。

它能夠幫助孩子從小學會獨立思考,建立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會與自己、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因此,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應當儘量少讓他接觸電子產品,多引導孩子聽故事、講故事、閱讀書籍。

從 1 歲開始,就可以每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

買一些不易撕壞的布書,畫面豐富精美,給孩子看。

稍大一點,每天有一段固定的親子共讀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等孩子上了小學,認識一定量的字,就可以逐漸過渡到自主閱讀、純文字閱讀。

閱讀會讓孩子思想更豐富、認知范圍更廣闊、性格多幾分沉靜。

這些積極影響將讓孩子受益一生,也有利於他將來自律的形成。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

我有一個學生,從小的時候開始,就一直被媽媽要求早睡早起。

晚上一般不超過 9 點半,早上 8 點前一定會要求她起床吃早飯。

同樣,媽媽自己數十年也都保持著這樣的生活習慣,不管天氣多冷,都會早早起床,給孩子做早飯。

媽媽說:早上好好吃一頓熱乎乎的早飯,上午上課才不會感到疲乏,一天都會精力充沛。

以前,她一直覺得媽媽很煩,晚上想多看一會電視劇都不行,總會被媽媽催去睡覺,早上想賴在床上睡懶覺也不可能,一定會被媽媽喊起來吃早飯。

但當她上了大學,看到周圍許多同學晝夜顛倒、作息混亂、放縱自己,自己卻依然能保持著早睡早起,有條理有計劃地去學習和生活時,她忽然明白了媽媽的深意。

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會跟隨人的一生的。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會讓人頭腦保持清醒、身體舒適健康、有良好的時間觀念。

這種生活上的習慣也會遷移到一個人做事、學習、工作上,讓人有一個良好的狀態和精神面貌。

因此,從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並帶著孩子過一種有規律、有節制的生活:

作息規律、按時吃三餐、東西用完放回原處、保持自身和房間的整齊、乾淨······

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好,教孩子學會自己做事,逐漸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獅獅媽有話說:

教育孩子,永遠是父母一生最重要且無可替代的事業,無論家庭的現實條件如何,還是請趁著孩子年幼時,最大限度地監督、培養吧。

不要等孩子大了,壞習慣養成定型了再管教。

到那時,一切皆晚矣!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