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的背後,多半跟家長的行為有關!別光知道催促,要先認清5個原因再說
2021/01/07

你家有沒有一個屬蝸牛的孩子?起床、刷牙、穿衣服永遠磨磨唧唧,出門沒半個小時根本走不動,吃個飯非把菜全吃涼了才滿意,做作業更是抬起筆寫一個字愣三分鐘……

這小蝸牛無論任何時候都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不管家長是否已經在旁邊吹鬍子瞪眼,急得快冒煙了,這娃依然是不急不慢氣定神閑。

遇上這樣的小蝸牛,家長們幾乎都經歷過從耐心的提醒,到壓著火的催促,最後到憤怒的爆發過程,但是發完火,不僅自己後悔,對孩子的磨蹭也基本沒啥作用。

所以,Wendy媽提醒大家當孩子磨蹭時,家長別光知道催促,要先認清這5個原因再說!

01、 家長要求太嚴或包辦過多

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太嚴,幾乎剝奪了孩子遊戲的時間。

因此,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邊寫邊玩,能湊合就湊合,能磨就磨,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玩耍的機會。

有的家長對孩子包辦過多,明明看到孩子磨蹭,還不斷地遷就孩子。

總認為孩子太小,長大就好了,因此對孩子的一切都包辦。

幫孩子穿衣服、擠牙膏、系鞋帶,幫孩子削鉛筆、檢查作業、收拾書包……

結果,孩子越來越依賴父母,認為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在後面頂著,因此才不急不慌。

02、 父母口令不一致

孩子拖拉愛磨蹭,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形成的。小孩變得措手不及與父母口令的不一致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除此之外,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達成共識,孩子們聽話的同時也陷入了兩難,二兩難正是他們遲遲不敢動手的關鍵。

03、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時,就會出現磨蹭的情況。

例如孩子在做作業時喜歡東瞧西看,沒做一會兒作業就開始想要進行吃東西、喝水,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做事效率,導致孩子出現磨蹭。

04、 缺乏時間觀念

孩子磨磨蹭蹭,與沒有時間觀念也有關。

很多孩子,並不能理解1個小時到底是多長時間,自己在1小時內到底能做多少事。

90%以上的父母都誤解了孩子的磨蹭,其實這種「磨蹭」是孩子自身節奏的表現。

兒科醫生和科學家已發現,孩子有自己的生理節律反應:

1—2歲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只活在當下。

2—2.5歲,孩子對時間稍稍有了一點概念,瞭解了「先後」。

2.5—3歲,孩子的時間觀念飛速發展分得清「過去」、「現在」、和「未來」。

4歲的孩子能描述在幼稚園幹了些什麼,卻不能描述具體時間幹了什麼事情,5歲的孩子才可以做到。

6歲的孩子喜歡聽過去的故事,不過,類似於半小時、20分鐘之內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他們沒有概念。

7歲的孩子,可以分清時間概念了,可是卻是成長磨蹭的高峰,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其實並沒有接受特定時間做特定事情的節奏。

所以,有時候我們一再強調要抓緊時間,但是孩子根本不理解如何做才叫「抓緊時間」。

05、父母嘮叨

話說得越多,說服力越打折扣,心理學解釋這種現象叫做「超限效應」。

家長催促孩子時,一不經意就出現這種現象。

曾有相關部門,通過對1300名學生進行調查,讓孩子們說出最厭惡父母身上的種種行為,「父母的催促和嘮叨」高居第三。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思維被拉扯,生活被支配,又不敢硬橋硬馬地反抗,只能不主動、不合作、不妥協,也就是磨蹭。

實際上孩子的拖遝,隱藏著對家長的報復。

瞭解孩子拖延的真正原因,家長才能「對症下藥」,作出有效的補救措施。

1.制定計劃表

鄰居小男孩晨晨聰明可愛,只是早上起床要半小時,吃飯最後一個吃完,晚上到11點才睡覺……簡直就是一個小拖拉。

晨晨爸表示頭疼,請教了育兒專家,父子倆一起制定了一張日常生活的計畫表。

在計畫表中,記錄了明天要做的事有哪些,並確定哪些是必須要做的事,哪些事要在什麼時間做。

當晨晨完成一件事,就在旁邊貼一顆小星星。攢夠五十顆小星星後,晨晨爸滿足他一個願望,帶他去遊樂場或者買個小玩具。

晨晨並非機器人般執行計畫,他擁有自主時間,放鬆神經、發呆、走神、看書、玩遊戲都可以。

最終,晨晨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李玫瑾也建議廣大家長,給孩子寫作業等事情規定時間,完成的越好越快,娛樂時間越多。

一張切合自身的日常生活計畫表,是改變孩子拖延症的一劑良藥。

2.培養時間觀念

時間看不見,聽不著,聞不到,抓不住,抽象得幾乎難以語言描述,理解起來本就不容易。

孩子的時間觀念,更不可能雜草一樣靠自己野蠻生長,必須經過家長的精心引導。

可以先教孩子認識「一天」的概念,包括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黃昏等時段;

製作簡易鐘錶,教會孩子時間的計量單位,秒、分、時是什麼,相互之間怎麼換算;

通過五分鐘專項訓練, 五分鐘內能做多少道算術,寫多少漢字,讀多少頁課本;

做一些計時的事情,他刷牙或者玩遊戲的時候,計算時間會流失多少分鐘;

讓孩子感知時間的存在,徐徐升起的太陽,逐漸變綠變黃的樹葉,越長越大的寵物狗……告訴他背後都是時間在流動。

莎士比亞說,「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學會尊重時間,敬畏時間,做時間的朋友,才能遇見期待中的自己。

3.學會放手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魯克森告誡家長們,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

換言之, 家長要學會放手,留給孩子恰當的時間和空間。

Wendy媽有話說:

面對孩子的「磨蹭」,父母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是不是他還小,現在做不到?

是不是他遇到了困難,需要我的説明?

是不是我剝奪了孩子的期待,讓他失去了熱情?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需要我們做的就不再是「催催催」,而是溫柔的站在他身旁等等他,悉心的找到磨蹭原因幫幫他,激發他的熱情點燃他。

父母要堅信「磨蹭」不是「不治之症」。

只要我們付出足夠的耐心和努力,採取合適的方法,一定可以幫助孩子戰勝這個強敵!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