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低聲教育,更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2020/12/24

為母則剛是世界上最大的謊言,理解與呵護才是當媽的心靈雞湯!大家好,我是面膜媽媽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南風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吼叫好比北風,讓孩子把衣服越吹越緊,離我們越來越遠。

01

近日,孫儷發的一條微博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她寫道: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接著,她還調侃說:自己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當媽的都能懂,還不是帶娃7年練出來的。

原來,孫儷娘娘是吼娃吼出新技能了。

看似調侃的語言,實際上表達的卻是廣大老母親的共同心聲。

有時候,並不是我們的孩子真的變乖了,而是因為恐懼。

因為孩子害怕我們大聲說話或是斥責他們,所以他們才會變得乖巧,而這種「乖巧」其實就是我們父母在親手將孩子變得膽小。

一旦他們戰勝對「高聲教育」的恐懼,就會變得更加難以管教。

所以父母真正應該給孩子的應該是「低聲教育」,説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是靠一時的威嚴和怒火「嚇」住孩子。

02

跟孩子低聲說話,降下的不止是聲調,還有那顆浮躁的心。

有一位姑娘講了自己的經歷。

「從小,我就習慣了爸爸的高嗓門,他無論和誰說話,都是大眼睛一瞪,聲如銅鈴。伯父和人說話也是,貌似天生的大嗓門。」

用我媽媽的話來說,這哥倆和人說話,永遠像是在吵架,就不能聲音小點,慢慢的,清楚地說嗎?

到後來我長大,嫁人,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公公婆婆之間的說話方式很有意思。

他們從來沒有大聲說過話,日常間的柴米油鹽,都是慢慢的,和和氣氣地說。

我才明白,正常的說話方式就應該是這樣的。

又聯想到平日裡我們教育孩子,總是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音量,帶上了情緒。

逼迫孩子看我們的臉色行事,讓他們根據我們音量的高低,來判斷事情的嚴重性。」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

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

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幹。

但是,當你壓低聲音、語調平靜、嚴肅地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裡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抵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03

面膜媽媽告訴你幫娃糾錯,低聲教育才最有效

低聲教育本就是讓家長們 先冷靜下來,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們首先不要情緒衝動,就事論事。

和孩子說明解決問題,而不是上來劈頭蓋臉地就給孩子一頓責駡,只有在雙方情緒穩定的情況下才能在理智平和的氛圍中解決問題。

而低聲教育,也是和孩子 心平氣和地去交流對話,孩子不會有太多的壓迫感,父母的話能更容易被接受。

批評孩子的時候多 注意自己的措辭

,不要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去訓斥孩子。

當自己沒有控制住情緒,對孩子的傷害已經造成時,家長們一定要第一時間 去和孩子道歉認錯,承認你的方式有問題。

多注意孩子的感受,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出氣筒,要明白低聲教育才是最有效幫助親子關係進步的方法。

在教育孩子幫助孩子糾錯的問題下,低聲教育中也要清楚的表達你的要求,以及對孩子的獎懲分明。

低聲教育不是對孩子不批評, 低聲教育是讓家長不被情緒所干擾,認真地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改正錯誤

04

低聲教育的辦法措施

1. 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

說話前請三思,運用恰當的語氣和措詞,效果會很好。比如 「我愛你,但是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生硬,但過一會兒,孩子很自然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了。

2. 把你的期望和要求解釋給他們聽

比如帶孩子逛超市,告訴他不要亂動商品,並警告如果違反的後果將是什麼。你要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需大聲威脅。

3. 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別人的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打罵教育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一時起到的作用也不會長久。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麼

1

耐心傾聽

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此時老師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瞭解孩子的想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不妨放下身段,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臥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

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換個「講道理」的方式

讓孩子換位思考,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面膜媽媽有話說: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遇事冷靜、從容處理的父母,不僅能夠與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更會讓孩子變成更加自信、開朗、具有更好自控力和目標感的人。

我是面膜媽,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我,面膜媽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面膜媽媽養娃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