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家:教育孩子,父母管住這4點,還在未來想不優秀都難!
2020/11/10

舒天丹曾說,「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對於家長來說,教育孩子也是一門學問。6歲前「使勁管」這4方面,將來孩子不僅比同齡人獨立,情商也會更高。

6歲前是孩子性格、習慣形成期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阿德勒心理學研究曾表明:孩子6歲以前是性格、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都會在6歲之前養成。

西塞羅曾說,「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家長要抓住重點時期,儘早地幫助孩子改掉壞的行為習慣,不然,等到孩子過了「黃金年齡段」再想糾正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為什麼孩子要「使勁兒」管?

曾經有一個英國的的精神病學家,在1980年對1000名三歲的孩子進行研究,將孩子的孩子性格分類,到了2003年發現,成年後這些人與當時的孩子被分類的性格,並沒有多大差別。由此可見「 3歲看大」, 不是空穴來風。蒙氏教育中,也提到6歲是孩子 性格塑造的重要階段

但由於孩子的 大腦還未發育成熟,無法理智考慮問題,如果任由孩子性格發展,很可能孩子成為易怒,人際交往差,情商低的人。要知道人的大腦 不僅有左腦右腦,還有爬行動物腦也叫 基礎腦,在腦幹和小腦位置。 哺乳動物腦與情感、直覺、有關,是孕育情緒的溫床。位置在中層,包括下丘腦,海馬體和杏仁核。 高級理性腦,這個地方是 腦皮質,這個位置負責 邏輯思維,代表理智

很遺憾 孩子先發育的是情緒腦理智腦要到25、26歲才能完全發育。所以這個階段,孩子是 被情緒所控,家長想 通過講道理,讓孩子 自己做出理智的決定,似乎是 天方夜譚。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監護人的權利「使勁管」孩子,尤其在這4點!

這4方面「使勁管」的孩子

一、亂發脾氣

一個亂發脾氣的孩子,可以確定2點,一是孩子 認為發脾氣有用,用發脾氣來要脅父母。二是 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他人感受,於是亂發脾氣。當面對孩子的踢打,尖叫,扔東西的發脾氣現場,父母首先 要冷靜,父母情緒 憤怒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做到 不妥協,就平靜的看著孩子的情緒爆發,但不要讓孩子打到自己。利用懲罰區,或者懲罰椅, 定時給孩子懲罰。到了晚上的時候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沒用!

二、從不做家務

不做家務不要覺得是件小事,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孩子做家務和不做家務,成年後的 就業比率是15:1,犯罪比例是1:10。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懂得了 勞動和收穫之間的關係,這樣成人後才不會出現好吃懶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培養了 動手能力,獨立能力,還有責任感。所以當面對從不做家務的孩子,馬上要管起來!從自己收玩具開始,之後自己的襪子自己洗,自己穿衣服,洗臉吃飯。

等到孩子3-4歲後家長可以把家裡的一些家務,分擔給孩子。

三、沒有時間觀念

時間觀念不能養成,孩子上學之後,就會出現 遲到,不願意起床,寫作業拖拖拉拉。最終步入社會,自然也 不受人待見,給人一副沒有責任感的樣子,老闆不敢把重任托給這樣的人,久而久之 自尊感越來越低。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時間觀念要「使勁管」。 規律的作息從2歲開始,幾點起床幾點睡覺。早早地讓孩子 認識時間,加入時間的概念,比如我們玩幾分鐘,看誰幾分鐘。當孩子上幼稚園以後, 制定時間安排表,如果 做到了要獎勵,做不到要懲罰。

四、總是找藉口

當發現孩子面對一件事,習慣找藉口,長久下去,就會出現 畏難心理,在挫折面前很容易一蹶不振。一些行為也會讓孩子形成找藉口的習慣,比如老人經常用的一招,當孩子摔地上了,老人會滑稽的對地面做「打」

的姿勢,這樣的觀念一旦形成, 孩子遇到問題就會在外界找原因。父母平時要 從小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同時 注重給孩子講塑造良好性格的故事,通過故事告訴孩子什麼是好品質,什麼是責任。當發現孩子找藉口, 不要直接指責,用幽默的方式化解,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

獅獅媽有話說

其實,只要家長耐心一點,養成這些好的習慣是一點也不難的,家長還可以配合一些繪本,讓孩子從小故事中更好地理解養成好習慣的意義。

孩子的品行與父母的培養方式息息相關。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家長的神秘禮物,出色的孩子離不開有耐心,善於引導的父母。6歲前「使勁管」以上這4方面,將來孩子不僅比同齡人更獨立,情商也會變得更高。

AD
文章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