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對孩子好不是好!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孩子少走彎路更有出息
2021/05/29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所佔據的比例是75%,而學校和社會教育僅為25%。

這句經典名言其實正在告訴父母們,孩子的教育問題絕對不僅僅是學校自己的「孤軍奮鬥」,由父母主導的家庭教育才應該構成家庭教育的主體。這就對父母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活中總有一些家長抱怨,為啥自己對孩子越是掏心掏肺,對孩子越好,孩子卻表現得越叛逆。實際上,這正是家長們使錯了勁的結果。

孩子沒大沒小的原因是父母沒有底線的寵愛,李玫瑾:學會教育很重要

在李玫瑾看來,孩子的這種沒大沒小的表現其實並不是毫無徵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存在著「職位缺失」。這種身份上的缺失是導致孩子發生變化的根源。

現在的社會上講究父母要跟孩子做朋友,可父母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朋友。即使朋友,孩子也需要敢說真話的諍友,而不是諂媚吹捧的「狐朋狗友」。

李玫瑾教授指出,父母對孩子的愛從來都不應該是掏心掏肺的,父母要有意識告訴孩子父母的不容易,讓孩子適當做出一定的行為來表示報答。這樣孩子才會明白父母對自己的好並非無緣無故。

否則孩子會在潛意識中認為父母的掏心掏肺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於逐漸養成我行我素的性格,父母再想去管就已經晚了。

李玫瑾坦言:要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教育孩子時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

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父母做得到孩子長大後才能少走彎路

【三不慣】

● 一不慣:不知尊重不能慣

現在由於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大部分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條件相對較好的家庭環境下,父母常常會把孩子慣得不知道天高地厚,甚至於對待長輩也是沒大沒小的。

雖說現在的社會並不像過去講究三綱五常,可是基本的規矩還是要懂。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管教的話,小時候就囂張跋扈的孩子等到了青春叛逆期就更加難以管教,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勢必會吃不小的虧。

● 二不慣:不知責任不能慣

責任感是父母在教孩子學會基本的禮儀之後,第二個需要重點學習的一堂課。

特別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要教育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買單,而不是隨便地推脫責任。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好榜樣作用,不要一味地袒護自己的孩子,這樣並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 三不慣:不知底線不能慣

對於沒有長大的孩子來說,可能他們並不能懂得很多大道理。這時父母就要為孩子人為設置一些高壓線,逐漸培養孩子的底線思維。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給孩子設定底線思維的過程其實就是立規矩的過程。從小有底線思維的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心裡會有一桿秤,他們會首先自己判斷一下能不能做,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走上彎路。

【兩不管】

★ 一不管: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不管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孩子的大包大攬。換句話來說,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之所以獨立性不強,全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大問題。

父母與其將孩子養成不辨菽麥的「書呆子」

,倒不如從小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能夠解決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好保護和輔助工作就足夠了。

★ 二不管:孩子能扛過的挫折不管

除了獨立生活能力,孩子的逆商能力缺失也是他們最缺的一堂課。

父母要明白,挫折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環節。既然不可避免,倒不如正面面對,培養孩子的逆商能力,要比一味逃避有效得多。

正確的教育是讓孩子成為有思想的獨立個體,父母的作用只是引導,過多參與和控制,會兩敗俱傷。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