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這3個特質藏不住,和智商無關
2021/04/17

學習成績不是孩子的一切,卻是孩子成才路上不可缺少的奠基石。

從上小學開始,父母的臉色的陰晴開始和孩子成績掛鉤,成績好了父母心情就好,成績差了,繃著臉嚇得孩子大氣都不敢喘。很多家長心裡經常會想「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但是並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其實有這3個特質很好辨認。

李玫瑾教授曾指出:想要看出一個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通過孩子的眼神就能看出來。

一般學習好、對學習比較熱情的孩子,眼神往往是比較靈動的,很有朝氣;相反那些一點幹勁沒有,呆若木雞的學生,就算是前期學習成績比較好,可將來發展的不一定好。

因為這屬於兩種學習,一種是主動學習,內心有朝氣;另一種屬於被動學習,靠別人監督、鞭撻才能往前走,缺乏主動性。所以真正聰明善於學習的孩子,身上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質。

第一, 對於好奇的事物,眼神中有光

我們經常說「態度決定成敗」,有的孩子對於學習和知識充滿了求知欲,對於好奇的事物,能夠去主動學習;而有的孩子則是被人趕著去學習,主動和被動學習效率和成就是不一樣的。

對知識渴望的孩子,眼神中充滿了求知欲望,對自己不熟悉,或者感興趣的事物,能夠自己主動去學習,不用別人催促。縱觀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在學習的態度上和別人就不一樣。

第二, 對於自己的學習,有合理的規劃

記得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教育我們「該學習的時候就努力學習,該玩的時候什麼也不要想就去玩」,能夠把玩和學習區分開,都認真去對待,學習成績不會差到哪。

但實際上,這項能力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掌握,有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腦子裡都是想著動畫片快更新了,遊戲裡哪個角色厲害等等,不能夠全身心投入進去,學習效率很低。

但是對自己學習有規劃的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全身心投入,把知識吃透了,再去看電視玩遊戲的時候,不再去想學習的事情,讓自己大腦徹底放鬆,兩件事情分開了,都能做得很好,這種孩子執行力很強,自律性也很好,將來成就很高。

第三, 不糾結一時得失

有的孩子學習成績波動比較大,考得好了心裡驕傲滿滿,但是考得差了又患得患失。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問題還在於家長,過分的看重成績,忽略了孩子努力的過程。

而會學習的孩子,對於成績看得比較淡,一時的得失也影響不了心情,他們很清楚自己問題出在哪裡,怎麼去糾正和改進,下一次就能夠把成績提升上來。這種家庭的父母,通常也是鼓勵孩子為主,讓孩子更多在乎努力的過程,因為努力的結果通常不會讓人失望。

大家都是平常人,沒有說誰智力高出別人多少,更多的還在於你的努力、你的主動性,孩子的學習能力,還是要父母從小培養,從小薰陶,養成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第一, 挖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小的時候,孩子都會表現出對一些事物的好奇心,不過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弄髒衣服、或者弄亂家裡,極力打壓孩子的行為,漸漸孩子失去了主動性。

家長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挖掘孩子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讓孩子敢想敢提問,如此一來孩子能夠把這個好習慣,帶入到以後學習當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第二, 營養良好的學習氛圍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對孩子影響非常大,有的家長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玩手機,卻督促孩子學習,孩子心裡怎麼能夠平衡,怎麼能主動學習?

但有的家長下班回到家,又投身到工作或者學習中,孩子 看到後受到感染,在父母的帶領下積極去學習,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第三, 培養孩子的耐心

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事情,剛開始孩子表現的可能不太好,但家長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學習能力也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掌握的,不要逼迫的太緊,不然容易打壓孩子學習興趣。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子,家長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鍛煉自主能動性和對周圍事物感知力。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