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績優秀,以下8點父母要注意
2021/01/09

上學的時候,常常會聽到老師說這樣一句話: 「我教了這麼多年的書,看你成績的準確率,不說百分之百吧,也得有個八九十。」

確實,那些從教多年的老師們,看待學生的眼光真的非常的准。

「其實這些能考上好大學的孩子,確實是有點聰明,但如果僅僅是靠這點聰明,也到不了現在的水準。

他們在生活習慣上、學習方法上,一般都很有自己的一套,甚至連對學習的看法都跟一般學生完全不同!你不服不行。」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位考上清華的男孩給學弟學妹們做的分享,可以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啦。

一、 學寫字的時候就要求工整

電子閱卷盛行的年代,一手清晰、娟秀的好字,非常有利於機器閱卷。對一些主觀題,即使是老師閱卷,看到寫的工整的字自然印象分也高,這對以後高考非常重要。

二、 學習有計劃、高效

有些孩子雖然看起來很努力,課間不出去玩,週末也窩在家裡寫作業,但他大部分時間並沒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無目的、心浮氣躁地「磨洋工」。一個班裡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這個狀態。

有些孩子從來不熬夜,該玩的時間也在瘋玩,但他們在學習的時候,能提前做個計畫,知道總共有哪些任務,安排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一個班裡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這個狀態。

所以,決定成績的並不是孩子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有效」

利用,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三、 整理錯題

在學習過程中,整理錯題也是一種複習的方法。

通過錯題查漏補缺,分析和總結掌握不好的知識點加以鞏固和強化,以減少同類題型或同一知識點的犯錯。

小學階段正是打牢基礎的關鍵期,錯題本的整理可有效快速的發現問題所在,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

四、戒掉拖延的壞習慣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書中的一句話:「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媽媽」。

其實,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比如吃飯、穿衣、擦屁股。當家長過度代勞的時候,孩子做事就沒那麼積極了。

所以說,改變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適當對孩子「狠」一點,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五、看書≠閱讀

有家長常說,我家孩子看了那麼多書,可是語文成績也沒提高,作文也還是那個樣子。

這時的你,可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覺得看書=閱讀。只要孩子安靜地捧著一本書,你就開始腦補,知識都蹭蹭地往他腦子鑽的畫面。

看書≠閱讀,看書只是娛樂和獲取資訊的方式,而閱讀是一種具有吸收、賞析的思維過程,是一種大部分人都不具備的能力。

看而不思並不能培養閱讀能力,而且看過後很容易就忘掉,唯有學會總結、概括,用自己的語言把知識提煉、內化,才能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七、學會聯繫知識點

課本中的章節知識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的。

前一章是講容積單位的使用,後一章就會講如何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不會學習的孩子通常由老師牽著走,老師講了才會去學習。

而會學習的孩子通常都是自己主動會去提前預習,主動去瞭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

真正的學習,不止是知識上的增長。而是要瞭解到每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把知識融會貫通,更要利用邏輯思維的,更透徹地思考問題,瞭解問題的本質,從而根本地、快速地、妥善地解決問題。唯有這樣,這樣同學才能真正的學習,真正的從看書中有所收穫。

八、不要把粗心當藉口

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在考試的時候,明明這道題昨天剛做過,在考試的時候也確實做出來了,但是發下來試卷發現還是錯誤的,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粗心」

但其實, 這就是自己的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基礎不扎實,在考試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細心,沉穩的態度去面對,否則在高考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一分而「跌落懸崖」。

Wendy媽有話說:

其實這些能考上好大學的孩子,確實是有點聰明,但如果僅僅是靠這點聰明,也到不了現在的水準。他們在生活習慣上、學習方法上,一般都很有自己的一套,甚至連對學習的看法都跟一般學生完全不同!

如果你想讓孩子有一個優異的成績,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那就很有必要讓孩子來培養這8個學習的好習慣哦!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