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做事總後退時,說百句「你能行」,不如1個正確的引導
2020/12/03

做父母的總希望孩子生活在美好和幸福中,但是生活中總有一些小事會打破這種平靜。

其實孩子會害怕、會退縮,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行為表現,儘管有些孩子看起來天不怕地不怕,實際上只不過是害怕的東西暫時沒有出現而已,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不管難度與否首先表現得退縮害怕,那麼作為家長的父母們就要多一些注重和引導了。

實際上負面態度也好、焦慮情緒也罷,說再多的「你能行」、對孩子進行再多的尖酸刻薄語言,都不會對孩子做事情瞻前顧後地後縮有實質性改變,想要孩子一改往常做事情後退的膽小態度,還是需要靠日常的引導為主,而通常情況下都是說10句「你能行」,還不如1個正確的引導!

那麼,改變孩子做事情總是後退態度的實質性方法有哪些呢?

1、從孩子遇到的實質性問題開始

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包括教育,一定是要能夠拿捏住孩子、讓孩子對父母所說的話能夠信服而不是膽怯,實際上孩子遇到做錯事情後退表現得很害怕都是很正常的現象,當孩子表現得我不敢、我害怕時,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屬於父母的理解,而不是無關痛癢的一些「你可以的」

鼓勵,因為孩子已經頻率害怕畏懼的邊角、也說明他們的的確確是遇到了困難。

如果孩子所遇到的困難沒有得到解決、光是靠幾句鼓勵話並不能改變孩子膽怯的事實,所以說當孩子做錯事情總是後退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首先從孩子遇到的實際性問題開始瞭解,瞭解孩子為什麼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會後退,才能去從根本的問題源上解決問題、提高孩子的勇氣。

比如,孩子目前正在學騎自行車、但就是一直不敢踩腳踏板,這個時候我們只跟孩子說「你能行」,他們並不會為之所然,因為孩子一開始就沒有克服孩子害怕摔跤的困難,那麼每一步、每一個動作都將是小心翼翼的,只有幫助孩子克服了害怕摔跤的困難,他們才會勇敢去踩腳踏、一點一滴地嘗試騎自行車的每一個步驟。

2、降低對孩子的要求、讓孩子自己做規劃

當孩子做錯事情總是表現的退縮時,從孩子遇到的實際性問題開始解決只是基礎的問題方案,就孩子成長的本身來說,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父母感同身受的理解和陪伴,任何鼓勵話語對孩子都只不過是行動上的安慰,而孩子的膽怯害怕通常都是源自於內心,不從內心剔除孩子的害怕也無法達到有效的勇氣提升。

從孩子的內心「趕走」膽怯,一般最有效的直接方法就是從對孩子的感同身受陪伴開始,有的時候孩子不敢做某件事情也是因為父母的要求太高,孩子對自己不夠自信、又承受著來自父母高期盼的壓力,索性就表現出「我不做」的破罐子破摔心理。

最後,感同身受的陪伴和理解一定要首先降低對孩子的要求標準,讓孩子自己對自己做規劃、制定目標,沒有束縛的規劃才能發揮潛能,讓孩子從實事體驗裡增長見識、提高自信心,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增長都是來自於實踐當中的點滴收穫,如果父母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的目標太高,當孩子看不到成果努力的時候他們自然是也看不到希望,逐漸萎縮!

3、克服困難也需孩子慢慢適應、靜待花開

最後,在我們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增長勇氣的時候,除了以上的實質性問題和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之外,還需要給孩子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去靜待花開,任何一件事情都沒有伸手就可以成功、做得完美,不管是孩子的成長還是要幫他們克服困難,家長們一定要有一個靜待花開的耐心去讓孩子慢慢適應。

獅獅媽溫馨寄語:用行動告訴孩子:大人搭積木也是會倒的,大人會犯錯,孩子做不好也是正常的,沒有關係。 讓孩子的自尊得到保護,找到自信的力量,也是給了他一份勇敢的底氣。每個孩子的成長,自信都必不可少。自信,是一種來自於內心的力量。給予孩子成長的勇氣,讓他不懼怕未知的想像,不怕難,不怕輸,帶領他走向未來。一定要給予他充盈的愛,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他才有信心滿滿地走向未來!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