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對孩子動手的美國家庭,都是怎樣教育孩子的?這兩大妙招,值得家長學習
2021/04/02

有幾句老話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在我們的教育中,「打」這個字貫穿其中,是最為常見的教育孩子的手段。

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國,父母們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教育和懲罰孩子呢?

在這幾年接觸了很多美國家長和他們的教育方式,我總結了他們的懲罰方法,可以簡單歸結為以下兩點: 「Time Out」和「Time Limit」也就是「獨處」和「限時」。

1、獨處

好友梅麗莎的家裡有一個兩歲半的女兒,正處於第一個叛逆期,即「可怕的兩歲」。小傢伙這個時候經常會扔東西、發脾氣、打人或者咬人。

有一次女兒和另外一個小朋友玩鬧的時候,她用力把旁邊比她大一點兒的姐姐推倒了,而且還狠狠地咬了姐姐的胳膊一下,姐姐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梅麗莎聽到哭鬧聲後從廚房跑了出來,瞭解完情況之後,直接把女兒抱了起來,把她放在另一邊樓梯上,說:「You need to time out」 (你的遊戲時間結束了)。

女兒坐在樓梯上哇哇大哭,期間梅麗莎一直放任她哭泣,自己則在廚房繼續忙碌,只是會時不時探頭看一眼女兒。

哭了約十分鐘,小女孩終於不哭了,這時候梅麗莎才走過來,問她知不知道自己什麼事做錯了,女兒點點頭說不應該咬姐姐,梅麗莎表揚她勇於承認錯誤,把她從樓梯上抱下來親吻了一下,讓她去給姐姐道歉,隨後女兒又開心的和姐姐繼續玩去了。

獨處法總結:

1.事發瞬間不指責、不打罵孩子

2.給孩子一段獨自冷靜和反思的時間,期間不理睬孩子的哭鬧行為

3.獨處結束,及時安撫,並把握時機給孩子講道理,或者科普孩子剛才所犯錯誤的危險性。

4.表揚孩子知錯、認錯、改錯的表現

2、限時

在遊樂場我們經常能看到不斷催促孩子回家的父母,但是在美國,卻永遠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美國媽媽大多不會不斷地嘮叨催促,而是直接跟孩子們說:「孩子們,再玩五分鐘就回家!」

通常這時孩子們會趕緊找自己喜歡的項目玩,五分鐘過後,媽媽一聲令下,大家便都乖乖跟著回家了。我開始覺得很驚訝想知道這些媽媽是如何做到讓孩子這麼聽話的,因為有時我讓女兒回家,她從來不會主動回去。

和這些美國家長的交流中,我發現他們不僅可以讓孩子「信守承諾」的離開,他們甚至可以因為孩子在玩樂過程中犯了錯誤,然後以扣除孩子的遊玩時間作為懲罰!也就是「限時法」!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情,用剝奪玩遊戲的時間來作為一種懲罰手段,確實可以起到很好的懲罰作用,而且孩子們也更容易改進。

但是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能因為孩子的無理取鬧和大喊大叫而妥協。想要讓孩子說話算話,父母首先就要說到做到,規定多少時間,就必須要遵守,多試驗幾次後,孩子就會懂得遵守這個規則,否則他們一分鐘都玩不成了。

限時法總結:

1.生活中給孩子的玩樂時間制定時間限制;

2.不時提醒孩子時間,給孩子心理上作一個緩衝;

3.規則制定了,一定要嚴格遵守。拒絕和孩子討價還價;

4.可以用扣除玩樂時間作為孩子犯錯的懲罰,同樣,也可以用獎勵玩樂時間作為孩子的獎勵。

教育孩子需要掌握很多方法和技巧,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發洩出口。可以試試美國家長善用的「獨處」和「限時」方法,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