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怎麼辦?用這三招,正確引導孩子改變「兩面派」性格
2021/03/26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在家裡耀武揚威,天不怕地不怕,出了門見到外人就秒變「乖乖娃」,低眉順眼,連句話都不敢說。這就是典型的「窩裡橫」。

這種性格有什麼特點呢?

在外聽話乖巧,甚至有些膽小畏縮,在陌生的環境會習慣性躲藏在大人身後,一副老實巴交本分人的樣子;在家的時候,就會和父母各種對著幹,亂發脾氣愛頂嘴,稍不滿意就會撒潑打滾,儼然一副小霸王派頭。

這種「兩面派」的性格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隨著孩子的長大,甚至會影響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為什麼會有著這種「窩裡橫,出門慫」的雙重表現呢?

1、家長育兒觀念不統一

當孩子犯了錯,父母正準備要教育孩子,這時候爺爺奶奶就出來阻止了,孩子還小,大人犯不著跟孩子較勁。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他們摸透了家長的心思,認為不論自己犯了什麼錯,總會有人替自己撐腰,所以可以放心大膽地在家裡耀武揚威。

家裡的大人育兒觀念不一致,是導致孩子「窩裡橫」的重要原因。

2、無節制的溺愛孩子

不止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也加入了寵娃大軍。他們總會對孩子的需求無條件滿足,習慣將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孩子成了說一不二的「權威人士」。

孩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儼然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可以撒潑打滾,家長照單全收,導致孩子在家裡越來越有恃無恐、驕橫跋扈。

3、孩子缺少社交能力

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生怕孩子在外面玩磕到碰到,成天足不出戶。

這類孩子習慣了家庭的小團體生活,家裡每個人都以他為中心,一旦走進一個陌生的環境,便會變得無所適從,他們不懂得如何與人交際,更不懂交際規則。

在家是小王子小公主,出了門就是普通路人小孩一位,離開家庭這個「舒適圈」,難以融於新環境,便表現出退縮和畏懼的心理。

4、對父母的效仿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是照見你真實模樣的鏡子。

有的父母在外溫文爾雅、知書達理、管理情緒,一回家就肆無忌憚、隨心所欲、毫無顧及,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也會學會「窩裡橫」,認為在外面應該有所克制迎合規則,回家就能自然釋放情緒。

想要改變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應該怎麼做?

1、在家給孩子立規矩,家庭成員育兒方式要統一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真正的愛,應該是有原則和克制的。

和孩子說清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即使是在家也不例外。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日常陪伴溝通、遇到事情給孩子做解釋,還有通過幼稚園裡教師教授的知識等方面來給孩子立下規矩。

教育孩子,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意見統一。如果存在分歧,可以議協商解決。在教育孩子事情上要分清主次關係,輔助者不要對主要負責者指手畫腳、橫加干涉,如果不認可對方的做法可以私下裡商量,不要當著孩子面。

2、多帶孩子出門接觸新鮮事物

要改變孩子在外面慫的狀態,就是改變孩子膽小、害怕的情況,那麼,就需要讓孩子放下內心的恐懼,接觸到外面的人和事,當孩子慢慢融入進去,發現其中的樂趣所在,內心自然也就沒那麼害怕了。

晚飯後帶孩子出門去玩滑梯,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交換玩具,帶孩子去商場、圖書館等不同的新環境等等,都可以讓孩子更加適應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

3、教會孩子合理發洩情緒的方式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先制止,試著理解孩子的情緒,抱抱他,安慰他。

在安慰時幫助孩子辨別情緒,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存在,然後堅定地告訴他:「通過發脾氣想達到目的,這種方式是不對的。等你情緒穩定後再和媽媽討論一下你自己的想法,好嗎?」

保持耐心,慢慢引導,並堅決執行規則,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所改變。

孩子的教育之路充滿著各種挑戰,家長們要善於靈活改變自己的育兒策略,言傳身教最重要,在家裡父母要做到表裡如一,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