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用哭鬧「要挾」時,家長該怎麼辦?你的第一反應,藏著孩子的未來
2022/05/03

當孩子總是用哭鬧來達成自己的愿望時,家長一定要警覺了。今天教大家正確面對孩子哭鬧的處理方式,趕快來看看吧!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曾經遇到過被孩子用哭鬧「要挾」過的場景。

見到喜歡的玩具,不給買就大哭大鬧、滿地打滾。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很多父母的反應,大致分為三種:

一是冷處理,你哭你的,我忙我的; 二是責罵威脅,不聽勸告,就棍棒伺候; 三是妥協,心軟地做出讓步。

以上三種方法,可能有的家長會說,都用過,但還是不管用。

不滿足就哭鬧,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嘗到了通過「哭鬧」爭取到「福利」,于是頻頻用出絕招「要挾」父母。

孩子哭鬧,家長該怎麼辦?你的第一反應,藏著孩子的未來。

孩子哭鬧,你為什麼妥協?

大約從三歲開始,女兒就開始變得愛哭,去超市購物,走到玩具區,即使家里已經有一大堆娃娃,也要選一個帶走。

被拒絕后就一萬個不情愿,要麼眼淚汪汪地說「就買一個,好嗎?」,要麼干脆撒潑哭鬧。

孩子一哭鬧,做父母的基本都妥協了,旁觀者可能難以理解,「怎麼那麼寵溺孩子呀?拒絕孩子有那麼難嗎?」

事實上,只有沒養過娃的,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有了娃之后,孩子的哭鬧幾乎是家常便飯。

父母的妥協,基本上出于以下兩種心理。

一是,見不得孩子難過。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手心之寶,恨不得天天抱著來疼愛,哪能讓他有半點委屈?

尤其是老人帶孩子的時候,他們不希望孩子哭,更加見不得孩子哭。

只要孩子一哭,第一反應就是如何讓孩子不哭,馬上繳械投降。

長久下來,會給孩子一個錯覺,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只要我一哭,想要什麼就能得到。

二是,害怕丟面子。

孩子在家,你愛哭就哭,可一到了外面,大庭廣眾之下,孩子一哭,父母就會感覺特別掉面子,于是索性干脆滿足他。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不想被孩子的哭鬧要挾,卻又不能妥協,不打不罵孩子,家長該怎麼做呢?

你的第一反應,藏著孩子的未來

1. 冷處理:你哭你的,我忙我的

現在很少有家長采取體罰孩子的行為了,面對孩子的哭鬧,很多媽媽都會采取這樣一個方法:

當孩子在家哭鬧的時候,走開不理他,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當孩子在外面哭的時候,走開不理他,孩子發現大人不見了自然就跟上來了。

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不回應,甚至是故意不回應,真的會把孩子推向絕境。

與朋友閑暇聊天的時候,她吐槽道:「現在的孩子真幸福,打不得罵不得。」

記得自己小時候,有一次不想上幼兒園,被爸爸怒斥,推到門外關起來,任憑自己嘶聲裂肺的的大哭,門仍舊沒開,那時候特別害怕,有種被遺棄的無助感。

那種感覺令她記憶猶新,直到現在也不敢自己獨處,一個人在家,即使不想聽歌,也會播放點音樂,弄出點聲音來。

冷處理是忽視孩子的感受,讓孩子一直哭而不去理睬,就跟前幾年流行的 「哭聲免疫法」一樣;

已經被很多心理學家證實, 會給孩子帶來難以磨滅的心理損傷。

首提這個「哭聲免疫法」的美國行為主義專家約翰·華生,他的孩子在這種冷漠的養育方式下,大兒子自盡身亡,二女兒多次自盡,小兒子一直流浪,靠他的施舍勉強度日......

經常忽視孩子的哭聲,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會讓孩子陷入恐懼之中,破壞他的安全感。

2. 威脅:再哭就不要你了

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更讓他恐懼的了。

可我們做父母的,卻總是拿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反過來去威脅孩子,這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曾經指出:

「安全感并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特別是在孩子3歲前。」

安全感建立的基礎,是孩子早期與父母形成的健康依戀關系。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頑皮、淘氣行為,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常常喜歡嚇唬孩子。

「你不聽話是吧,一會帶你去醫院,讓醫生給你打針。」

「再不安靜,警察就來敲門,過來抓你了!」

大人們的隨口一句恐嚇,孩子深深記在了心里,扎根心底的恐懼,讓他們越來越膽小,長大以后容易養成「討好型」

人格。

3. 妥協:滿足孩子

有時候,孩子通過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并不是他真的想要某個玩具,而是為了證明父母對他的愛。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時,你的妥協,讓孩子嘗到了這個方法的甜頭,下一次他就會采取同樣的策略達到自己的目的。

你每一次的讓步,都會讓孩子覺得你沒有底線,因此也會變得更加變本加厲。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條件都是「試探性」的。

即孩子提出來的條件,有時候并不是他真的想要,而是只是試探一下父母的底線。

孩子第一次試探,后面就變成了真正的討價還價,要挾的籌碼也就越來越大。

一開始是哭鬧,到后面的撒潑耍賴,直到你滿足他為止。

簡單三步,這樣做效果更好

那麼,當孩子用哭鬧來要挾你的時候,父母怎麼做效果更好呢?

家長應該明白的一點是,孩子的每一次哭鬧,都是在呼喚父母的愛和幫助,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刻。

1.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教育孩子,最忌簡單粗暴,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孩子哭鬧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就是家長的情緒。

只要家長能走出情緒的怪圈,不要跟著孩子的情緒走,事情就簡單多了。

教育孩子,需要家長持有一顆包容的心,能溫柔以待,孩子才能在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所說: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2. 陪在孩子身邊

孩子哭鬧的時候,千萬不要冷處理,更不要覺得心煩,走開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耐住性子,留在孩子身邊傾聽,那麼什麼也沒做,什麼也沒說,靜靜地待在孩子身邊。

當孩子感受到你的理解和接納的時候,他的情緒也會逐漸冷靜下來。

如果再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難過,你想哭就哭吧,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的」。

安慰和擁抱,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把孩子的情緒解決了一大半。

3. 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管理

當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候,共情和陪伴,待孩子情緒穩定之后,可以試著幫他說出感受、總結情緒。

也不必刻意讓孩子回避某些情緒,讓孩子慢慢明白,自己為何生氣?為何哭泣?

孩子長大后是否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是否可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取決于6歲前兒童情感敏感期是否可以順利度過。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不要企圖第一時間讓他停止哭泣;

請給予孩子愛和規則,陪伴他,讓他感受到你的愛。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