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在這5個特殊時期家長沒有管孩子,長大後,你將失去教育他的資本!
2020/11/17

昨天,社區裡一對母女爭吵,引來很多人圍觀。女兒16歲了想輟學打工,媽媽不讓,情急之下,媽媽打了女兒一巴掌,女兒哭著說「你有資格打我嗎?我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現在我長大了你回來幹什麼?」,媽媽聽了也大哭著「我這是為了誰啊!」,最後兩人被鄰居勸回了家。

這個媽媽在女兒3歲就出去打工,直到女兒10幾歲才回來,兩人的感情特別淡漠,女兒在網上認識了外地的朋友,就想出去打工,媽媽不讓,就發生了矛盾。

沒有媽媽陪伴的童年,女兒經歷了什麼只有她自己知道,等她長大面對媽媽時,只會感到陌生。

李玫瑾老師也曾在講座裡表示,父母撫養多孩子的重要性,她說過孩子在這5個特殊時期最需要父母,父母如果沒有管孩子,長大後,你將失去教育他的資本!

1、嬰幼兒時期:孩子安全感建立關鍵期,別讓孩子成為「有父母的孤兒」。

現在社會,生活壓力比較大,很多媽媽在生完孩子不久,就不得不重返工作崗位。農村的工作機會少,媽媽們只好把年幼的孩子丟給老人照顧,自己去遙遠的城市打工,孩子一年也和媽媽相處不了幾天(爸爸更不用說,常年在外打工),成了「有父母的孤兒」

3歲以前的小寶寶,正是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就容易造成親子關係淡漠,給後期的家庭教育造成很大的困擾。

今年暑假熱播的《小歡喜》中,季洋洋的父母就因為忙於工作,直到兒子面臨高考,才回到兒子身邊。剛開始,季洋洋和「空降」的父母之間有很深的隔閡,甚至直接懟他的父親: 我小的時候,你都不管我,現在突然冒出來。你是誰呀?你憑什麼管我?

季洋洋的話,很多曾經的「留守兒童」,恐怕也和自己的父母說過很多次。心理學家曾對父母們提醒道: 「在嬰幼兒期,愛和陪伴遠比教育更重要,一個健康、和諧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內容。」如果父母早期缺乏對孩子的陪伴,等孩子懂事後,父母的教育不會被孩子接納,因為二者之間已經缺乏情感依賴和親密的情感溝通,所以在孩子心裡,父母失去了管教他們的資格。

嬰幼兒時期的母嬰分離,影響的不僅僅是「親子關係」,還有孩子的「安全感」。在嬰幼兒時期,媽媽給與了寶寶最初安全感的建立以及無微不至的生活細節關懷,孩子非常依賴母親的呵護,一旦與最親密的媽媽分開就會感到恐慌,不安甚至焦慮。

安全感是孩子在童年早期生存的基本需求,是一個人健康人格的基石。嬰幼兒時期建立安全感,將影響孩子一生。有良好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堅定平和,遇事不會驚慌失措,能較好地融入周圍的人際環境。而那些未能建立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會逐漸失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容易膽怯退縮、對別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緒不穩定、環境適應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弱,也難於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

孩子成長的時光就只有這麼幾年,時間轉瞬即逝,如果父母錯過了最佳的陪伴時間,等到孩子長大了,那麼父母再想陪伴也就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父母(尤其是母親)再忙,也儘量不要「失陪」。

2、斷奶期:母嬰分離式斷奶,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斷奶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事情,但是這看似簡單的過程,如果處理不當,對寶媽和寶寶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餵奶,是孩子和媽媽之間最深的連結。嬰兒在被餵奶時體驗到來自外在世界的最初滿足,這種滿足只有一部分是來自饑餓的緩解,而另一部分則來自

嬰兒因吸吮得到刺激時所感受到的愉悅,這對寶寶來說,是莫大的安全感。

斷奶,是寶寶成長階段必須經歷的一個正常過程,同時,對於寶寶和媽媽來說,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驗。很多寶寶在斷奶初期,都會哭的撕心裂肺。 很多媽媽覺得與其看著孩子哭鬧又愛莫能助如此虐心,不如眼不見心不煩,乾脆出去「躲幾天」,採取「母嬰分離式斷奶」,這種方法十分不可取。

其實, 斷奶的時候,是孩子最無助的時候。母嬰分離式斷奶,不僅使寶寶失去了習慣的安慰方式而倍感壓力,還會陷入媽媽不見了的恐懼之中,嚴重地破壞了寶寶的安全感,嚴重的還會影響親子感情,讓他對媽媽產生疏離感。所以,斷奶期間,媽媽一定要多陪陪寶寶,給他足夠的安全感。

3、孩子生病時,媽媽的陪伴才是最好的靈藥

每個人在生病的時候都是非常脆弱的,特別是小寶寶。孩子在小時候因為免疫系統為發育完整,所以經常會被各種病菌侵擾,導致頻繁感冒、發燒。

如果孩子在生病時,最需要依賴的父母卻不能陪伴在身邊,或受到冷漠對待,甚至受到父母「借題發揮」

的責駡和批評,敏感的孩子會認為「爸媽不愛自己,至少不是那麼的愛」,自我價值感會降低,親子關係也會受到損耗,還會導致孩子的心理障礙,自卑、自閉、敏感等負面種子也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

健康的孩子一年生幾次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在成長。但 生病時孩子會不舒服,比藥物更需要的,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孩子生病了,家長要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安全感。這樣孩子才不會對生病產生恐懼,而且有家長的陪伴,也能起到減少痛苦的作用。

4、孩子剛上幼稚園,媽媽暫把工作的事情「緩一緩」

三歲前的寶寶最需要媽媽的關心和陪伴,一是這段時間是培養親子關係的關鍵期,二是這段時間寶寶正在學習大量新事物,而且是寶寶語言啟蒙的高峰期,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因此,很多寶媽甚至不惜辭掉工作,做起了「全職媽媽」。

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大環境下,「全職媽媽」是個憋屈又卑微的「高危職業」。「全職媽媽」們離開了職場,也遠離了原本屬於自己的社交圈,為了孩子放棄了曾經追逐了十幾二十年的夢想,不斷地重複著家務和育兒勞動。

但是,在很多人眼裡,「全職媽媽」不過是帶帶孩子、做做家務,沒有「創造價值」,是在「靠人養活」,在婚姻關係中很容易處於從屬和依賴的地位。因此, 很多全職媽媽們一旦孩子上幼稚園了,立刻把「找工作」的事情提上了日程。9月開學季,也是找工作的黃金季。很多準備充分的全職媽媽在孩子剛進入幼稚園時,就順利的重返職場了。

全職媽媽能夠順利的重返職場,固然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但對剛剛進入幼稚園的孩子來說,卻未必是一件好事。孩子上幼稚園了,對家長來說,是孩子進入了人生新的階段,但 對孩子來說,上幼稚園無異于他們人生中的第一次「斷舍離」。第一次入園的孩子,年齡一般在2-3歲之間,而這個年齡的孩子自理能力尚未成熟,對父母非常依賴,突然 離開熟悉的人或環境時,會產生強烈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分離焦慮」。

這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放學之後,趕緊撲進媽媽的懷抱,跟媽媽訴說在幼稚園這大半天的恐懼、無助、不適,尋求媽媽的安慰和鼓勵。

可是,眾所周知,絕大部分的工作,都不可能在幼稚園放學之前就下班,及時去接孩子。 孩子不能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也不能及時得到媽媽的安慰和鼓勵,甚至左等右等不見媽媽來接自己,就會產生一種孤獨,甚至是「被拋棄」的感覺,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如果你已經做了一段時間的全職媽媽了,重返職場的事情也就不用急在這一時,暫時緩一緩,等孩子適應了幼稚園的新生活,再找工作也不遲。

除了「全職媽媽」,那些早早殺入職場的「職場媽媽」,在孩子剛上幼稚園的關鍵時期,也不妨把工作節奏放緩一點。因為不論孩子在上幼稚園之前是由誰帶的,進入幼稚園,都要面臨「新環境」,都會有「不適應」,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這時候,媽媽們不妨能把工作節奏放緩一點,尤其不要把未完成的工作帶回家,佔用本就不多的親子時間。下班早點回家,多陪陪孩子,聽孩子講一講在幼稚園的新見聞,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稚園的新生活。

5、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媽媽的陪伴能給他勇氣和力量

梁啟超曾說:「天下無必成之事,而有必敗之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學習無數的新技能,接觸無數的新事物。對於我們司空常見的事物,對於孩子而言也是非常新奇、新鮮的存在。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上,必定會遭遇挫折。

從科學角度上說,兒童負責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的大腦前額葉發育較晚,要到20多歲才能成熟。因此,他們調節情緒的能力不能和成人相提並論,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是一副消沉喪氣的模樣。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更有信心。要知道,培養孩子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孩子自信心,孩子才能在以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獅獅媽媽有話說

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嬰兒期依戀與成年依賴類型有影響。也就是說,孩子小時候與媽媽建立的依賴關係會影響其成人後與戀人的依賴關係。

媽媽錯過了陪伴孩子的關鍵時期,以後不管怎麼想和孩子表達愛和親密,都變得很難恨難。

趁著孩子還小,多抱抱他,多陪伴他,告訴他「媽媽很愛你」,等孩子長大了,他會記得你給予他的點點滴滴快樂的時光。

不管何時何地,每當想起自己的成長,他的嘴角都會不自覺地揚起;媽媽的鼓舞和支持,永遠都能使他心中升騰起愛和力量。

牽起孩子的小手,用心過好每一天,將來才有美好的故事值得我們和孩子去細細回憶和悠悠品說。

AD
文章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