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對玩具「自言自語」?是內部語言在發展,父母要分段溝通
2021/11/26

很多男生即便到了二三十甚至是更高的年齡,都抑制不住對于玩具的喜愛,這種喜愛是從小就產生的,他們對于玩具已經注入自己的感情了。不過有的父母卻發現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孩子會對著玩具自言自語,這是為什麼呢?

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是孩子內部語言在發展,那麼什麼是內部語言呢?

內部語言就是一種不出聲的自問自答的言語活動,與通常語言不同的是內部語言並不是為了交流的需要而出現的,而是為了支持思維活動而出現的。

通常來說,內部語言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七歲之前的孩子從孩子出生至今的歲月裡,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會給孩子下各種指令和要求,阻止孩子去做危險的行為。

大部分時間孩子會聽從父母的話,不過孩子還是會做出一些違背父母指令的事,其實孩子並不是故意要和父母作對,只是孩子在成長大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內部語言不斷的豐富。

但是父母不會這麼想,會採取一些方式來壓制孩子這種想法,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即便有了內部語言,也沒有多少用處。

第二階段:八歲到十二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能力有了極大的進步,不滿足于表面看到的現象,會探索現象背後的本質,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幅度很大。

第三階段:十二歲到成年的孩子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成長到一定的程度,不願意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會有意識的掩蓋自己的內心活動,父母越是想知道,越是不會讓他們知道。

在了解了孩子內部語言的三個階段後,父母應該怎麼應對?

1、第一階段:孩子處于幼兒階段時,對于身邊的一切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才會去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學習。

不過,過于專心的探索使得孩子們無法及時發現即將到來的危險,而此時的內部語言對于改善孩子危險處境沒有多大的作用,父母需要耐心的去引導孩子探索,而不是阻止孩子探索。

2、第二階段:少年時期的孩子比幼兒時期的孩子多了思考能力和自製能力,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過即便這樣孩子們還不成熟,在表達的時候,會由于父母的打斷或者限制而失去表達想法的欲望。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父母需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要打斷或者限制孩子的表達,不要對孩子的探索熱情表示厭煩。

3、第三階段:這個階段是孩子的青春期,不少父母都表示過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教。其實不然,孩子不願意溝通或者溝通沒有結果的原因是父母與孩子都沒有重視溝通方式。

作為父母需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技巧,與孩子聊天要明確聊天的目的和聊天的內容,要重視傾聽的作用,還有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合適的聊天環境,而不是不分場合的聊天。

除了使用內部語言和孩子交流之外,父母還需要如何面對不同階段的孩子呢?

1、第一階段

孩子的年齡過于小,還不具備系統的學習能力,只會通過模仿父母來學習和探索這個世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是受到父母的管理,不過孩子看待事物與問題的時候流于表面,不會深入思考,會依照自己的興趣與情緒,不會思考這樣做了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因此,父母需要主動接觸孩子,不要等到孩子犯了錯再指責孩子,一切要做在前面,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良好的探索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當孩子即將犯錯的時候,及時制止孩子,當孩子犯了錯之後,不要過分的指責孩子,而是要給孩子分析這件錯事。

2、第二階段

少年時期的孩子,有相當細緻的觀察力,有的時候父母無意之中的隱藏行為會被孩子發現,而且孩子的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大大的提高,學東西很快,而且會舉一反三,學習能力很強,會取得很不錯的成績,也會因為取得成績而飄飄然,如果沒有正確指導的話,會誤入歧途。

因此,這個階段的父母需要細緻地觀察自己的孩子,把握整體情況,當孩子出現失誤,感到迷茫的時候,及時指導孩子,不僅僅要讓學習到很多,也會促進父母成長。

宋代王安石就寫過一篇文章《傷仲永》,文中的主人公方仲永從五歲開始就顯現出天賦,人們指定一樣事物讓他寫詩,他能立馬寫出來,文采極高且富含哲理。

他父親認為孩子是一個難得的天才,就帶著孩子四處作詩,並不專心學業。

幾年之後,方仲永十二三歲了,寫出的詩文已經失去了小時候的風采了,王安石用一句話形容:「泯然眾人矣。」父母只顧眼前的小利不顧未來,在整體上讓孩子誤入歧途,最後讓孩子的一生被毀。

3、第三階段

青春期的孩子會更加叛逆,他們會依照自己的邏輯和判斷來做事,即便這樣的判斷會讓父母質疑。父母由于不理解兒子,採取最傳統穩定的方式發展孩子,這就和孩子的想法背道而馳,勢必會引發矛盾。

因此,父母最好要保持一定的耐性,慢慢的教育孩子客觀的去看待問題,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儘量不要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佔據主動位置,把主動權交給孩子,信任孩子。

三國時期,東吳地帶有一個年輕人叫做周處,他在生活中性格十分頑劣,鄉裡人都討厭他。有一天一位老者和他說了當地有「三害」,極富正義感的周處答應去除掉三害,在解決掉前兩個猛獸,問道第三害的時候,老者說,第三害就是周處本人,這個時候周處恍然大悟,明白自己的胡作非為對鄉裡人的傷害,于是痛改前非,最後成為西晉的名臣。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且成長也絕不是單行道,要父母與孩子一起走下去,父母的道與孩子的道並沒有相交之處,要做的是指引而並非幹預。

AD
文章
快訊